初学唱歌入门该学什么?

如题所述

1、气息

第一点当然是气息,圈内有句名言,“谁会呼吸谁就会唱歌!”其实这里应该解释为谁懂得运用气息来唱歌,谁就是会唱歌的人。

首先,先来分辨下正常的呼吸和唱歌的呼吸有何区别,只有搞清楚这一点,就能搞懂唱歌要用气息是怎么回事了。

人体分为胸腔和腹腔,平时大多是用胸肺呼吸,胸口会有起伏,这就是正常呼吸的主要方式,当然,在跑步的时候,同时运用胸腔和腹腔同时呼吸的,但是这个时候主要是运用腹部来呼吸的,胸腔能容纳的气息比较少,而腹部能储存的气息更多,更适合跑步的时候,大进大出的吸气吐气,这种感觉可以结合百米冲刺的体验,就可以理解了。

当到达终点的时候,像狗一样的大喘气,这个时候,明显能够感觉到腹部是大扩张的,这个时候就是运用的腹式呼吸,当然这个时候胸腔也在呼吸,但主要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胸腔呼吸为辅。

唱歌要用到的呼吸方式正是跑步时运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腹式呼吸为主,当要唱歌的时候,深呼吸一口气,当感觉到肚子一圈是鼓起来的时候就对了,注意口鼻向下吸气,腹部一圈扩张。

可以通过闻花香、学狗喘气、做惊讶式时的感觉找到这种呼吸方式。如果还找不到的话,建议躺在床上,在肚子上放置几本书,在睡觉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腹式呼吸。如果是新手的话,先不要急着运用,先让找到正确的呼吸方式,多加练习,再运用到歌唱当中去。

2、音准

很多人都说五音不全,唱歌跑调,首先要分得清高音和低音,因为高音和低音是比较重要的,音为什么有高低,钢琴上有88个键,通常把最高的音和最低的音之间平等的切割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音高。

要做的就是学会分辨音的高低,这样才能唱歌不跑调,这个训练需要刻意练习,可以通过记住歌星唱的每句话,多听多模仿,或者在钢琴上练习音高。

3、咬字

歌曲的咬字一定要清晰、清楚,不然会让人听不清在唱什么,当然如果咬字非常有个性,像周杰伦的话,那么在唱功上就要多下功夫了,但是这样的局限性未免太强,大多数歌曲,咬字清晰、透明,会更加令人喜欢,更能打动人心。发音实在不好的话可以去练习下普通话,多听听广播电台,学习下咬字、吐字,对唱歌会非常有帮助!

4、节奏

节奏这个东西,确实是一种感觉,有的人可能因为从小没有音乐的熏陶,节奏感不是特别好,那么就需要在节奏上面下一番苦功夫了。如果嫌太麻烦的话,也可以多听一些节奏感十足的歌曲,来加强自身的节奏感觉。如果跟不上歌曲伴奏,可以先学习听伴奏,数节奏,记住在什么时候进就行了。

5、共鸣

共鸣是头腔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大家要了解,了解这个之后,就是要学会怎么让头腔振动。

共鸣可以分为胸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主要是这三种,胸腔共鸣是用来唱低音的,鼻腔共鸣是唱中音,头腔共鸣是用来唱高音的,这其中头腔共鸣最难找,胸腔共鸣其次,鼻腔共鸣比较好找。

鼻腔共鸣,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就是在感冒的时候,就会说鼻音很重,这个时候就是鼻腔共鸣,因为感冒的时候鼻子是处于堵塞状态的,自然形成了鼻腔共鸣。

要找什么共鸣,就将注意力放在哪,用气息让其振动发声就行了!当然,这个感觉不是一天两天能找到的,要多训练,加强对身体各部分感官的控制力!

6、情感

一本小说为什么好看,就在于它的高低起伏,音乐也是如此,要想唱歌唱得有感情,需要运用很多的气声唱法,就是以情带声,把自己的感情代入到歌曲当中去。

在唱歌的时候,注意轻要轻到极致,爆发也要极致,这样的演唱很抓人心,如果是民谣,就需要唱出质朴、纯真的感觉,什么样的曲风就应该表达出什么样的感觉,不能将摇滚唱成民谣,这样就不对了。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身,如果没办法触动自身,怎么打动别人呢?

7、姿势

一般来说,都是站着唱歌,如果有天有机会登上舞台,总不能坐着唱歌对吧!在唱歌的时候,站着的时候,肩膀放松,身体微微前倾,脚步打开一些就行了,这个站姿是比较适合歌唱的。



8、放松

这里的放松指的是“放松喉头。”很多时候,唱歌唱的嗓子累,就是因为喉部太紧张,导致声音没出来。这样不仅对自身的演唱没有帮助,还会伤害嗓子。

做到放松喉头,可以打个哈欠,用打哈欠的状态唱歌,微笑、嘴巴张开就可以避免了。

9、运动

平时的时候,要多运动,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跑跑步都可以,这样可以锻炼到腹部的肌肉,也可以增加肺活量,让气息更饱满,对唱歌很有帮助,这也是很多歌星平时坚持锻炼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唱歌其实是非常耗费气力的,如果不加强锻炼的话,唱歌就很难有爆发力。因此,多运动,好处多多。

10、多看音乐综艺节目

平时的时候,多看看唱歌类的音乐节目,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激发歌唱欲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1、唱歌姿势

头部伸直,面部和颈部肌肉放松,下巴微收。挺直胸部,放松肩膀、手臂和手。肩膀向下和向后伸展,有助于胸部扩张。背部的脊椎骨始终要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即脊椎要立起来。双脚自然地分开,或前后站立,有一种向上的成就感。整个人都处于积极和放松的状态。

2、共鸣方式

口腔共鸣:

口腔自然地打开,面带微笑,下额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喉咽部的负担,进而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点在硬腭前部)

头腔共鸣:

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软腭也随之上抬,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犹如打哈欠或打喷嚏的准备动作,使声波能沿着上腭骨传送到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各窦处。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但要注意防止气息直接从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点在硬腭后部,即软腭小舌头上)

胸腔共鸣:

咽喉作半打哈欠状态,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觉,把声波在硬腭上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犹如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这种共鸣效果宽厚、结实。要注意防止声音故意下压,咽喉肌肉紧张,造成喉音。(点在下牙背上)

3、呼吸方式

歌唱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可控的呼吸运动,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在大量空气中呼吸的能力,而且是为了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空气,从而保证声音的流畅和统一。胸部和腹部呼吸从美声唱法中借用,在美声唱法中横膈膜和肋骨结合呼吸。

扩展资料

唱歌时要嘴巴张大,随便唱一个音,摸摸耳朵前面跟腮帮子接触的那块,有没有一个小小的凹陷的地方(牙关那儿),如果能按下去,摸到凹陷,那就说明你真正张开嘴了。保持唱每个音的时候这个位置都是凹陷的,会发现用气容易了。

另一个小技巧是要把笑肌提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苹果肌那儿(鼻子两侧那块,微笑时候会上去的肌肉),稍微带点笑意(只是为了笑肌提起),也有助于发音。

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随着音高向上,下颌需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向后拉;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气,使喉咙更加打开,喉头不可随音高往上移动,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气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必须有气息的支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6

1、正确的呼吸。美声强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的观点。

2、准确的起音。认为美声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确呼吸,喉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声带积极闭合。著名声乐家加尔西亚具体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领:舌头平放、准确地唱到音高,平稳而不能滑动。

3、声音的连贯性。美声强调保持音质的一致、声音位置安放不变,音与音的连接讲究平滑匀净,音量渐强渐弱控制自如。

4、声音的灵活性。18世纪比较崇尚花腔技巧和复杂的装饰音演唱,所以美声注重训练声音的灵活性,发展音域,打开喉咙,锻炼声音的控制能力应多练习快速音阶、快速走句、跳音,要求声音清晰明亮而准确。

扩展资料

1、进行声乐训练,学习唱歌可以健身。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人体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气等,在练声时,呼气吐气无形中促进气血的循环,那对身体肯定是有帮助了。还有腰腹部肌肉的收缩,腔体、管道的共鸣等等。

2、能提高人的审美。声乐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不管什么歌曲,都紧紧围绕着生活,围绕着我们的情感。在歌曲中,我们体会着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我们一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点。

3、对提高学声乐者的教育,学习能力百利无一害。歌曲内容所表现的范围,是很大的。除了体现一定的思想,情感,方针,政策以外,还有许多生活、科学小知识。唱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唱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