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功率因数滞后和超前问题。

如题所述

要搞清楚有难度,需要有一定的功底。

在电力系统中,有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有功功率P是做功发热的功率、无功功率Q是建立磁场,进行电磁转换的功率,视在功率S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方和,即     S²=P²+Q²   S=√(P²+Q²)  。

 ç”µåŽ‹ä¸Žç”µæµä¹‹é—´çš„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当cosΦ小于1的时候,P小于S,电流滞后电压运行。

当cosΦ大于1的时候,P大于S,电流超前电压运行。

为了稳定运行,发电机、电网、线路和用户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cosΦ小于1,P小于S,电流滞后电压运行。

 

电流滞后电压运行,就是同一时间,电流总是落后于电压。

 

电流滞后电压运行,就是同一时刻,有功功率P总是小于视在功率S。

 

电流电压同相位运行(电阻电路)、滞后运行(电感电路)、超前运行(电容电路)矢量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功率因数滞后:
  在交流电中,以电压为基准,电流的相角比电压的相角拖后一个角度,就叫电流滞后于电压,电压和电流滞后角度的COSф就是功率因素,因为电流滞后于电压,就是滞后的功率因数。
‍  功率因数超前:
  只有使用电容性元件的回路中,电流将超前于电压,这时叫做超前的功率因数。
  补充:
  一般出现在电感回路中,电感回路的特性是电流不能突变。当交流电源在电感回路上导通的瞬间,电感回路呈现很大的感抗来阻止电流流过,所以将电流的相角滞后90度。由于现在使用的电器中,大部分都是电感性元件,所以回路中呈现电感的,也就是大部分供电回路呈现滞后的功率因数。当电容补偿太多,本地用电设备用不了,剩余的就反馈到供电系统中,这种现象就是超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25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一下无功补偿基础知识
(一)、功率、功率因数
1、有功功率:在直流电路中,从电源输送到电器(负载)的电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也就是
电器实际所吸收的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由于有电阻和电抗(感抗和容抗)的同时存在,所以电源输送到
电器的电功率并不完全做功。因为其中有一部分电功率(电感和电容所储的电能)仍能回输到电源,因此,
实际为电器所吸收的电功率叫有功功率。用字母 P 表示。国际单位瓦,用字母 W 表示。通常有功功率的
单位用千瓦,用字母KW 表示。
2、无功功率:电感和电容所储的电能仍能回输到电源,这部分功率在电源与电抗之间进行交换,交
换而不消耗,称为无功功率。用字母 Q 表示,国际单位乏,用字母 var 表示。通常无功功率的单位用千乏,
用字母 Kvar 表示。
3、感性无功功率:接在电网中的许多用电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例如:通过磁场,变压
器才能改变电压并将能量送出去,电 动机才能转动并带动机械负荷。磁 场所具有的磁场能是由电源供给的。
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感性
无功功率。
4、容性无功功率:电容器在交流电网中接通后,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期的充电功率与下半周期的
放电功率相等,不消耗能量,电容器的这种充放电功率叫容性无功功率。
5、视在功率:在交流电路中,如负载是纯电阻,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那么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
有功功率,但在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有着相位差,所以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并不是负载电路
实际吸收的电功率,而叫做视在功率。用字母 S 表示,国际单位伏安,用字母 VA 表示。通常视在功率的
单位用千伏安,用字母 KVA 表示。
6、功率因数: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用 cosΦ表示,它是没有单位的。cosΦ=P/S
7、功率三角形: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勾股定理。如图
Φ
单相电路中: S=UI;P=UI cosΦ;Q=UisinΦ;
三相电路中: S= 3 UI;P= 3 UI cosΦ;Q= 3 UisinΦ;S 2 =P 2 +Q 2 ;cosΦ= P/ P 2 + Q 2
线路中功率因数滞后,表示感性无功没有或没有全部得到补偿,感性无功大于容性无功。
线路中功率因数超前,容性无功补偿的太多,容性无功大于感性无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0
老师请教一下两台并联运行的发电机为什么功率因数一台滞后,另一台超前?(所有的负载都是共同的)
第4个回答  2021-02-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