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谓易,读卞之琳《鱼化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鱼化石

——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融化于水的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首先,从诗歌的副标题(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可以知道作者留给我们的暗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而鱼和女子实际上是并列的关系,作者是在用鱼比喻一个女子。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这一句诗里的“我”和“你的怀抱的形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你的怀抱的形状”是“我”理想的,最想成为的样子,因为这个样子和你最匹配,符合你对另一半的幻想。这就像当喜欢上一个人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能变成他所喜欢的样子,会在心里有一种虚假的认同感,即只有变成他所喜欢的样子才有可能获得他的爱。

“我往往融化于水的线条”,借用“鱼水之情”这个古典意象来表达男女的爱情。鱼和水的关系本来是亲密的,自然的,鱼可以主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浮上水面或潜入水底全凭它自己的意愿。可是这句诗里的鱼却有了“被动”的色彩,它不再自由地游,而是迎合着水的线条去游,使自己融化在水的线条里。这里的“我”表面上是鱼,实际上也是象征着诗歌的主人公——一个女子。当太爱一个人时,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倾向于以所爱的人的生活方式为导向,使自己融于他的意志里,生活里。

“你真像镜子一样爱我呢”,这句诗通过镜子与人的关系揭示出,依然是“我”对你的爱。而你像镜子一样,对“我”的爱是一种机械的关照。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曾日日守在水边,默视着水中自己的美容不能自拔,最终守影憔悴而死。纳克索斯的行为可以理解为“自恋”,尽管他不知道那水中的影像就是自己。而唯有自恋才是真恋,心理学家曾指出:人们的爱情,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镜像”。诗歌中的隐喻大概是:我像爱自己的“镜像”一样爱着你,而你则像镜子爱我一样,这种爱只是一种幻象,并非真正的爱。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从沧海到桑田,从鱼到鱼化石,而鱼成化石的时候,鱼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鱼了。这就说明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对你的爱也是在变化着的。从喜欢你就想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到爱你就追随着你的节奏和韵律,再到最终这份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渐渐消逝,只留下一份记忆。

《周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所谓“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变化,更新。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的,我也只是爱上了一个暂时的你。而在这变化之中能永存的,仅仅是爱你的那份记忆了吧,这份记忆,就像鱼化成石一样成为永恒的纪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