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一般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人脑的物理系统是由独立的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只能和关联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行为是确定的。这种理论本质上仍是基于牛顿的经典世界观来研究大脑的功能与意识的本质。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在大脑神经层次上无法真正了解意识。真正要研究意识,要在神经系统更微观的领域,特别是在量子的层次上进行研究。

微观领域是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学本身又遇到了意识的难题。因此,物理学和生物学在意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研究对象。

扩展资料

意识只服务于自主的意图,因为这部分大脑意识狭窄,一次只能留意四个的信息点,且很容易分心。如果你允许的话,你的注意力就会被牵扯到别处。因为意识只有聚焦的能力,意图会引导它的方向,意识可以轻松的越来越聚焦于细节,以至它也容易迷失在细节上。

由于意识管辖范围狭窄,它趋于偏爱明确的选择(是或否,这个或那个,这里或那里,非此即彼)。这意味着它容易失去对宏观的把握——意即看不到更多可能性和更多选择。如果放大我们的目标和扩展我们的意识范围,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全景。

视觉思维型的新皮质大脑需要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否则我们古老的的思维习惯会把我们束缚起来,可能是情绪上的束缚,或者是习性上的束缚,让我们迷失在当下的细节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2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意识的本质,它是人脑与动物大脑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其规律即自觉性。自觉即能动地认识及指导人类的自我自由的实现。意识是随着人类和动物诞生而诞生,它是人类和动物发现及创新活动的结果,人类实践合乎人类自由发展的方向即发展人的意识。意识是实践的结果,并随着生命遗传给后代。

新生生物继承前辈人类和动物的实践结果,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是意识形成的基础。任何生物都有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感知能力就是吸收营养的能力。比如吃,胎儿时期就已经有吸吮的能力。

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必须流动,就像电脑硬盘必须在电流作用下转动,电脑才能工作。所以,意识就是意识流,就是生命流。

扩展资料

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总之,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意识与其物质载体本身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撇去载体的因素,意识不占据空间,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根本区别。

由于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因此意识的内容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意识可能超越客观事物,也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一般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然而“反映”一词过于被动,无法显示意识主体的地位和主动性,更谈不到什么创造性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当锤子敲击到钢板时,钢板会变形。钢板变形而产生的力,一部分通过弹性的方式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作用于锤子,剩余部分因挠性而使钢板本身产生永久性变形。这就是钢板对锤击的反应:有对外(锤子)的,也有对自身的。

意识也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意识的结果一方面通过人体器官作用于外界,另一方面也通过改变人脑本身的结构而形成记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5-13
从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来说。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标准答案网上和教科书上都是统一的,我们来说些不一样的。
佛教把人通过接触外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分为八识,前五者是最基础的五感——眼耳鼻舌身,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是肉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门,直观的反映。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和这五感从层次上是一样的,但是意识会在这五感上进行加工,也就是产生了分别,比如甜和苦是不一样的,会执着,也就是有的人嗜甜厌苦。意识又称为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同时意识还具有推测一类的直觉。
意识之上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先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藏识,就像存储设备一样,把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一切全部藏在神识(通常所说的灵魂)中,你生生世世的记忆都藏在里面,很多人有经验,有些事情明明忘记了,突然被触发一下子想起来了,有时遇上一件事情,莫名感到似曾相识,而实际上这一生并不曾遇到过。这些都是第八识在起作用,好的坏的,都像一个个种子种在八识田里,莫名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心态。
而第七识是联接第八识和前六识的,叫做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把第八识的善恶种子作用在意识上,从而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叫做“我识”,也就是潜意识。第七识本身不发生作用,但因为对“我”的执着,为了我做下种种善恶之业,并种到八识田中,对人的命运造成重大影响。
佛说,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指肉体会消亡,而神识会带着八识田种子轮回转世。比如有的人身上会表现出动物习性,这是以前他投胎成动物时种下的种子对人身的影响。
当然,从自然科学角度说,意识是一种波动现象,也就是佛教说的无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19
什么是意识?人工智能会拥有意识吗?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大三学生的回答,拒绝玄学,拒绝民科,试图从科学的角度给出我对意识是什么的看法。文章较长,但如果你很认真的读完或许会带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颠覆曾经的认知。我在考虑出一个B站的系列视频,更加深入的分享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B站账号@觉得各个国家。刚刚才有做up主的打算,如果粉丝数能到500人我就着手制作这个系列视频。
首先我们需要解析一下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两个概念,人工智能和意识。
人工智能作为现在大火的概念,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听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车、智能语音助手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特指强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大家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种人工智能。当前业界比较认同的强人工智能的定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图灵测试,即让它和一个人说话,当人类不能分辨它是不是机器人的时候它就是强人工智能。好,关于强人工智能我们不用多说,下面我们来重点聊一聊什么是意识。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思想实验,把一艘船上的零件全都一个一个的换掉,那么这艘船还是之前的船吗?也就是著名的忒修斯悖论。今天我们不聊船,而是聊一聊这个悖论在人身上的变种,即如果把你身上的原子全都一个一个的换掉,那么你还是你吗?
接下来的讨论或许会有一些烧脑,也可能会让你感觉到不舒适,如果这样的话呢你一定要记得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面之词,而且这样的问题对于生活来讲也没有任何意义,在看文章的时候体验一下脑洞大开的感觉,关掉之后该学习学习、该刷剧刷剧,生活本身才是重点。
好,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先来考虑如果把你身上的某一个原子换掉,相信所有人都会不以为意,因为我们每天的新陈代谢就是这样的啊。那如果是两个原子呢?三个呢?如果把你的一条手臂全部换掉呢?这里要注意,我们在进行的是一个思想实验,你不用考虑怎么实现这个过程,而且这条新的手臂和之前的手臂将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到这个时候我觉着大部分人都还不会感觉sick,不会觉得很不舒服。那如果把你除大脑之外的全部原子都换掉呢,由于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对大家所认为的意识所存在的地方也就是大脑做手脚,所以大部分人也还会觉得没问题,你还是你,只不过换了一套新的壳子嘛,我的灵魂还是没有变的嘛。好,接下来我们就对大脑下手,将大脑中的一个原子、两个原子、三个原子,把大脑中的一半原子都换掉,你还是你吗?如果把大脑中的全部原子都换掉,你会感觉怎么样呢?你还觉得你是你吗?如果你认为你已经不是你了的话,那么在哪个原子被换掉的时候你变得不是你了呢?如果你觉得你依然是你的话,那倘若不是一点一点的换掉原子,而是一次性把你身上的全部原子都换掉呢?更甚至我还可以按照和你一摸一样的原子排布来制造一个新的你,那这个时候到底哪个才是你呢?
这个时候就有人可能会提到量子效应等等一些比较玄学的观点,但是我相信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绝大部分应该是不了解量子理论的,我自己就是物理系的,相信我应该比大多数的各位更清楚什么是量子效应。人脑传递信息的基本单元是神经细胞,而在神经细胞这么宏观的层面上,很难说它会和量子效应产生联系,当前也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明它们是有联系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更多的是一种自欺欺人,是对问题的逃避,当然这样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你的自由,只要你开心你想怎样认为就怎样认为,我只能说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我对意识的定义,我认为所谓的意识就是结构化的信息和某种处理这些信息的算法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这句话里面出现了三个关键词,即结构化、信息、和算法。
信息所对应的就是你的全部记忆,它本身是静态的,就像存在电脑硬盘里的信息。而你大脑中所存储的信息一定是按照某种结构组织起来的,比如当你想到你妈妈的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这是你的妈妈,这是一个女人,她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等等,这些在机器学习的术语中叫做标签(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又叫统计学习)。而你大脑中的信息可能就是以这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当然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我们并不知道大脑到底是怎样组织信息的,但是这些信息一定是有某种结构的,而且这种组织信息的结构很有可能就是发展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之一。只有静态的信息是不够组成意识的,还需要处理这些信息的算法,所对应的也就是你的思维。你思考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一些信息的处理过程,也就是算法运行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其实本质上就是算法的改变。这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意识。
有一些善于思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如果这样定义意识的话,那么小猫小狗等等动物不都有意识了吗,甚至于我们当前用的程序都是有信息、有信息的结构、有算法的啊,那么这些程序岂不是都有意识了?如果你接受上述意识的定义的话,那么确实是这样的,小猫小狗和现在的程序都符合这个定义,那么它们就都应该叫做意识。但是要注意,由于它们所处理的信息不同,信息的结构不同,处理信息的算法也不同,所以它们都是不同的意识,当然也不能叫做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所处理的信息、结构、算法都是有一些特征的,只有满足这些特征它才可能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也只有满足这些特征的意识才有可能会通过图灵测试。
那么这个定义是怎么解决忒修斯悖论的呢?我们认为意识是自我认同的关键,也就是说是否拥有相同的意识将决定我们认为被换掉原子的我们是否还是我们。而意识被定义为结构化的信息和算法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意识是否相同将取决于信息、信息的结构和算法是否相同。
说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新问题,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由于现在的我和一年之前的我的结构化信息和算法严格来说就不是完全一样的,那难道现在的我就不是一年之前的我了?
这里或许可以引入一个叫做意识相似性系数的量,用来描述两个意识之间的相似程度,如果相似程度很高就趋向于1,比如你当前的意识和你一年前的意识就是这种情况;反过来如果相似程度很低就趋向于0,比如你的意识和一段计算机程序之间的意识就是这样的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同一个意识还需要引入一个判据,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同人判据“。如果两个意识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大于等于同人判据,我们就认为两个意识相同,而小于同人判据就认为两个意识不同。那么同人判据的数值应该定义为多少呢?我的观点是看情况、看心情、看感觉,总之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完全取决于你的偏好(虽然严格来说完全相同就要意味着相似性系数为1,但是不为1的值也是值得讨论的)。这就意味着同人判据的值会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值,不同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同人判据,同一个人(额…现在同一个人好像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同人判据。
这里有必要插一段题外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一个默认的同人判据的,这个默认值就是出生时的你和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你之间的意识相似性系数,因为你默认会认为从你出生到你去世者之间所有的你都是同一个你,而这也是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的同人判据。然而认为同人判据只能是这个默认值却只是一种错觉,这是大自然的一个美丽的善意的谎言,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存本能之一。由于这个错觉的存在,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努力的为了幸福而奋斗。我们应该尊重这个错觉,接受这个错觉,利用这个错觉去追求幸福和美好,毕竟追求幸福和美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生命的唯一意义。
好的,让我们回到正题。同人判据的两个极端值是值得讨论的,首先来看一下趋于0的情况,这意味着你认为所有的意识都是相同的,很明显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天人合一,万物皆我的境界啊,这么看进入这种境界也不难吗,你只要把同人系数定为0就可以了。然后是趋于1的情况,这意味着你认为只有当下的你才是你,一秒钟之前的你都不是你,你和他的联系只不过是你们两个的记忆非常近似,记忆的结构非常近似,思维模式非常近似。而要解决忒修斯悖论其实就要把同人系数定为1,这意味着每一次换原子得到的都是一个新的你,只不过你们两个之间的意识相似性系数非常接近,但却小于1。当然你也可以在考虑忒修斯悖论的时候把同人系数定为0,毕竟这样你都天人合一了,连小猫小狗你都认为和你是一样的,那么新出现的一个你当然也就和你一样了。总而言之,解决忒修斯悖论的关键就在于要选定一个同人判据,具体的值是多少并不重要,重点是要确定下来一个值,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可以被讨论。
有了前面这么长的铺垫之后相信大家都对什么是意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这样我们终于可以回答问题了。根据前面对意识的定义,一段普通的计算机程序都是有“意识”的,那么人工智能当然也是有意识的了,关键是人工智能能不能拥有人的意识,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相似性系数能不能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值让它能通过图灵测试呢?如果你接受前面的论述的话,你可以知道,人的意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而是某些结构化的信息和某种特定的算法所构成的,这就是说人的意识并不依赖于人类的肉体,而是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其他的形式当然就包括人工智能的形式。所以说,原则上人工智能是完全可以拥有人的意识的,只不过这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既然人工智能可以拥有意识,那么它们会不会理解甚至拥有人类的感情呢?(我在考虑出一个B站的系列视频,更加深入的分享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B站账号@觉得各个国家。刚刚才有做up主的打算,如果粉丝数能到500人我就着手制作这个系列视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