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

如题所述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将快速攀升,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甚大,加上40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可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人群。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不再是未雨绸缪,而是到了应当临阵磨枪的阶段。
一、关于养老模式的选择。
解决养老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养老模式,有不少人认为养老模式有若干种,比如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乡村养老、异地养老、以房养老、度假养老、合居养老等等。其实,深入研究分析,无论国外国内,主流的养老模式无非二种: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养老模式,有人认为中国的养老结构是973,即97%的老人居家养老,3%的老人集中养老。这应该是中国养老的现状,不过现状并不等于未来。目前非常热门的社区养老,实际上是居家养老的补充和提升,并非独立的养老模式。着眼未来,居家养老仍然会是中国农村与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养老模式,也是政府保基本的重点。
机构养老主要可以分成二大类,一是政府主办的各种养老院,主要解决鳏寡孤独等人群的养老问题,体现政府兜底线职责;二是市场化运作的各种机构养老,这将是中高收入群体尤其是对老年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群的必然选择,也应该成为养老产业发展关注的重点。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化,加上现代观念的冲击,养儿防老的中国传统养老架构已经摇摇欲坠。也许会有人怀疑这样的观点,其实观察一下现在子女在国外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就会发现,机构养老才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养老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在政府主导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以此来支持与提升居家养老水平的同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深入研究市场化机构养老问题。第一,发展市场化机构养老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帮助政府解决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让政府更好的履行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现在不少公共服务已经严重背离保基本的原则,破坏社会公平。第二,发展市场化机构养老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养老产业规模巨大,与健康产业相结合,可能是唯一能够媲美与替代房地产的巨大产业,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高层次需求,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第三,发展市场化机构养老可以把养老从社会负担转变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养老观念的根本改变,让老年人从单纯的食利者变成财富创造者和社会贡献者,这种转变对于拥有庞大老年群体的中国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4
从国内目前的养老机构现状来看,即使你经济上没有问题,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也是不靠谱的。
首先是孤独寂寞。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一个群体,老人整日整日在家里一个人呆着是很孤独的,毕竟作为子女要为这个家的生计忙碌着,有些心动不太方面的老人更加的麻烦,需要有人能及时看着,这个时候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有人陪着24小时有护工。想象一下周围有儿有女的老人,经常有人探望偶尔带出去逛逛,逢年过节接回去一起过节。而你没有孩子这个时候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的走开,看着别人阖家欢乐心里真的会好受吗?这就是养老院的现状,有儿有女的养老院才是最好的,有期待,有人牵挂,又避免了空巢老人的孤独。与之相对的无儿无女的老人每人牵挂,没人探望真的很可怜,这样的的老人都不太好相处,习性格比较怪。
其次是容易被欺负,没有人去保护你的权益。护工大部分人都是好的的心地善良。你想想你身边的老人什么样的,有老顽固的,有脾气暴躁的,有小孩子气的,有老年痴呆的,有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屁的,一个再好的护工再这样的地方工作时间长了,想保持正常的心态自然是很难的。更不要说那些本来脾气就不好的护工了,打骂老人的都算好的,有的甚至是虐待老人,当然虐待老人的比例不多。有儿有女的老人一般不敢,因为老人会投诉,儿女会给老人撑腰,出气筒都是那些没有背后没有人撑腰的老人。而那些有儿有女的,儿女会给点红包的老人护工都会对他们不错的。
所以,如果没有子女的话,这样的“老人”一定会在未来成为社会最底层,成为大家都希望赶紧嗝屁的对象。一旦遭遇无处不在的“冷暴力”,又没有子女提供支持,会有多惨可想而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