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 出处是哪儿

如题所述

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其他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弃疾之后,有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别子才司令》)。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化用了方岳的诗句。

通俗点的解释,就是人的一生不可能全部都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是有一些坎坷。磨难,这样人才会活的更好。个人的一生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有很多,都是不如意的,鼓励我们要努力。

扩展资料:

其它出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 梦驰铁马战城南。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后期,他的诗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刘克庄。看来他本来从江西派入手,后来很受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他有把典故成语组织为新巧对偶的习惯,例如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是他的诗。 --钱钟书<宋诗选注>

参考资料: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出自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后期,他的诗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刘克庄。看来他本来从江西派入手,后来很受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他有把典故成语组织为新巧对偶的习惯,例如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是他的诗。
--钱钟书<宋诗选注>

《常想一二》

(台湾)林青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俗语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中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验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理念,这种理念,正是“常想一二”。 “常想一二”的理念,乃是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其他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弃疾之后,有 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的意思是:人生的事,十件里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引申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说与人无一二。 或者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唯有快乐在心头,应该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 ,并没有原文与这句话一字不差。

第一种出处:

相近的一句话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出自元代人高明的《蔡伯喈琵琶记》第三十四出。

原文摘录如下:

(贴上唱)【十二时】心事无靠托,这几日番成悲也。父意方回,夫愁稍可。未卜程途里的如何,教我怎生放下?

(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自嫁蔡伯喈之后,此人常是忧闷,奴家妆尽圈套去问他;比及问将来,去对爹爹说,要和他同去,爹爹不肯;及至爹爹肯了,教人去取他爹娘媳妇来,又不知路上如何,为他担了多少烦恼。况兼家里几个后生的都使去了,虽则有几个使唤的,那里中使?怎生得一个精细的。早晚公婆到来,得他使唤也好。不免叫过院子出来,问他则个。(末上白)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上几人能称意,光阴何况苦相催。喏!夫人有甚使令?(贴)你与我街坊上寻问,有精细的妇人,寻一个使唤咱。(末)这个容易。远远望见一个妇人来,不知是什么人?

第二种出处:

民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老先生曾经题过一副对联,“常思一二,不想八九。”

意思就是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人生来就是注定痛苦的,乐事只占一二,不过我们要是常思一二,不念八九,让快乐压制痛苦,那人生自然而然就有意义的多了,也会很容易得到幸福和快乐。

第三种出处:

台湾作家林清玄也写过一篇文章《常想一二》。《常想一二》这篇,朋友有烦恼,他没有苦口婆心大说特说的劝解,只是很简单的写了一副字“常想一二”送给朋友,用简单来解复杂,直指关键要害、一步到位。后来他又送朋友一副字和一副横批,组成一副对子: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如意。是啊,生活里很多难题的实质其实都很简单,是我们自己想的太过复杂了。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人生就会好过很多。

林清玄文字描写的景致很有禅意,景美意境美。在《猫空半日》中,记述进山喝茶,与某位茶园庄主偶遇,偷得浮生半日闲,品茶看景。描写的风景很美,而这一段经历的感慨也自然而然的在笔下流淌出来。浮世生活热闹,山中生活清幽,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安守自己内心的选择就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08
林清玄说的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事事如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