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对社会的作用

如题所述

老年人对社会的作用主要如下:

1、稳定社会结构

老年人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一个群体,老年人的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在于稳定这个社会的结构。当一个家里面有老年人在的话,这个家庭的凝聚力,相对比没有老年人的凝聚力要好。就用传统节日春节来说,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在全国各地的子女都会在春节的时候回到老人身边。

2、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家中如果是有老人和小孩的话,往往年轻人有责任有担当,相对来说生活也是比较稳定。一般轻易不会铤而走险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是指老年人参加或从事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活动,这既是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又是满足老年人发展性需求和实现其他权益的重要途径。

政府在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高龄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该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变化。老龄问题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重大社会问题。
老龄问题涉及面广,但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对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和生活特殊需要问题;二是如何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关于第一个问题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关于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余热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学会”及各种行业性学会,如:“老年建设协会”、“老年科技工作协会”、“老年医务工作者协会”等为发挥老年的特殊作用提供了平台。各级协会、学会工作活跃、活动频繁、效果显著、成绩斐然。虽然成绩是显著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对党和国家有关老年人工作方针政策学习的不够、理解不深、落实不到位。二是有些部门的领导对人口老龄化消极影响关注较多,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工作较为重视,而对老年人参与作用重视不够,人老智衰,老而无用的思想普遍存在。三是老年人的自身积极性、自觉性没有充分发挥,老年人退休养老、无需作为的思想普遍存在。四是发挥老年人作用的渠道不多,缺乏发挥余热、发挥作用的平台,针对上述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人口发展战略高度去认识老年人参与社会问题,在充分发挥解决老年人生活待遇问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的社会参与作用问题,要把蕴藏在老年人中的巨大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加强政治和相关业务的学习,夯实参与社会的基础

加强政治学习和相关业务的学习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老干部、老年教育、科技、医务工作者都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但当今社会政治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老年人参加社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联系自身特长和优势找好切入点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去。

三、老年人参与社会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老年人已离开了工作岗位,参与社会不同于在职期间,要适合老年人的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坚持力所能及,量力而行、保证健康原则。

2、要坚持结合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的原则。老年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较深的专业知识。利用这些自身的优势轻松愉快的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发挥余热。

3、是坚持“主动参与不越位、热情服务部添乱”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各级、各部门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组织起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第2个回答  2020-10-31
老年人的社会作用

问题的提出

人的寿命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尽最大努力 提高人的寿命,把老年人的增加看做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可同时又有人把老龄化当做人口危机的契机之一。本文拟就对老年人的社会作用做些分析。

老年人和老龄社会的区别

老年人和老龄社会不是一回事。老年人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如60岁以上,是老年人。老龄社会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一定的比例,如老年人占人口的10%以上的,称之为老龄社会。 两个概念在论述老年人问题时同时使用,不能混淆。

老年人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一般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但在科学研究和有关社会政策方面要复杂得多。为老年人下一个统一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科学的定义,很不容易,因为依据的不仅是人生经历的时间阶段,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作用。比如说有生物年龄和社会年龄区分之说。人的年龄是一个变数,由于时间,地点和生活条件的不同,人的寿命的不同,年龄不能完全代表生命的各个阶段的人生的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根据各自的需要会有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国家也各有自己的人的生命的分期。

西方一些国家, 通常将人生划分为四个相连续的年龄期:

儿童青少年期,(0-17岁)

职业谋生期,男性: 18-64 岁, 女性: 18-59 岁

退休期,男性 65-79 岁, 女性:60-79岁

依赖期, 80 岁以上.

有的学者将退休期称之为第三年龄。第三年龄”这个词,最初来自法国,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在社会及教育政策制度中的重要范畴。是老年学的研究的 重要领域。在这一时间段里,一个人若能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就能有效地减少生活中的不适,提高生活的质量,缩短第四年龄期即依赖期的时间。同时,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生活压力较低,家庭负担不重,在发展自身的才能和兴趣方面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条件,对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是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期。

我们国家常用的分期是:

1. 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的用法是将年龄阶段划分为: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具体的年岁不顾及。把老年人看做是人生的最后阶段。

2. 从年龄本身 ,有各种法律方面的规定, 中国的退休年龄一般是50岁到60岁不等。 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

3. 对老年阶段本身,还有更为细致的划分,如区分出 暮年阶段,临死阶段。

以上的划分,只是从年岁角度进行的划分,没有顾及到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状况。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也在延长。有很多人,即使到六七十岁也还是中年人的体魄 。他们在生活中仍然是积极活动者,现代的国家高层次的政治领袖,有许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

可见,年龄阶段的划分与身体的素质 ,两者之间不是相对应的关系。年龄阶段不能决定身体的健康和工作能力的程度。在应用领域,有两个误区。一是把退休年龄当做判断能否承担社会劳动的标准,退休了就不再是社会的劳动力了,个人也用不着再 工作了。二是以前或是几十年以前 规定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已经不适用现时代的人的人健康水平。比如说建国初期,中国的女工规定是50岁退休,仍继续到现在。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也是类似的规定,女性退休的年岁比男性早。从现在情况看来,五六十岁的妇女可是身强力壮,他们的寿命又比男性长,怎么就不算是社会劳动力了呢。

人类社会为什么出现老年人的群体

历史上看,老年人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原始社会基本上是一个没有老人的社会。 幸存的铭文的罗马墓碑表明,那时的预期寿命不超过20至35岁。在中世纪,人类社会也是处于恶劣的生活条件之中,战争、流行病、缺少食物、缺乏医药等。几个世纪以来人口状况情况变化缓慢。 据推测,十六世纪是25岁,十七世纪大约是38岁,在十八世纪是40岁,在二十世纪早期是46 岁.人寿命达到50多岁是近代的事情。

随着社会发展,人的寿命的增加,出现了一批程度不等的只是消费的人群,不仅不生产社会财富,还要有人照料他们。人类社会为什么这样做。根据马恩的名言,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的需要既包括个人的需要,又包括作为人的集合体的社会的需要。那么老年人自然也是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的产物。对老年人本身来讲,具体的是那些需要,对社会来说又是那些需要呢。

老年 ,是人的生命过程必经的最后阶段 。老年人就个人讲,首先是生存的需要,这是老天爷规定的,人人皆如此。 当然有自杀者,实际上不是自杀者不愿意生存,而是在当时条件下无法生存。人到了老年也还是要继续生存,这是人的本性。古人云,蝼蚁尚贪生,何况人乎。作为人的本性,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支配的。

对与人有直接关系,即爱情,亲情,友情关系的人也是如此。爱情关系指夫妻关系,亲情关系指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及姻亲等 ,友情关系包括范围较广,如朋友、同事、同学、战友等等。他们自然希望这些人长寿。这也是人之长情 。

对社会来讲, 他们不是累赘。除了最后的暮年阶段以外,还为社会做许多事情。不只是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更为多的是精神财富的生产。极为重要的是对社会文化精神伦理道德的继承和传递。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无论是人口,还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历代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尊重老人也就是尊重祖先,是做人之本。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老年人.仍然是社会活动 参与者。应该将人的社会活动的能力与退休年龄区分开来。退休不等于社会活动的能力的消失,尽管因人而异。总来说,退休人员,即第三年龄阶段的人。他们有工作能力,而且积极性也不见得低。这里要说明的是社会工作是广义的,是维持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切活动,一方面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的管理与服务,另方面是人的生产和再生产,不仅维持人的生存,还要繁衍后代。老年人有的在社会生产领域,有的在社会服务领域,有的在文化教育领领域从事社会活动。更多的是在家庭从事家务和照管后代。可将老年人的社会作用归纳如下。

广泛的人力资源。据统计,所谓第三年龄段的退休人员大部分仍以各种形式就业于社会,甚至是退休不退职。其中男性老人就业率高于女性老人;女性老人更多的是从事从事家务劳动, 主要是 照料配偶,子女和第三代。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领域中,老年人除了以自己的知识,技能直接服务于社会以外,更为重要的在于他们起着传递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人。如果缺少了这方面的继承与传递,人类文明就会会中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对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有了较深刻的体验,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中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思想的精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耳濡口染,将文化传递给后代。

老年人是伦理道德的具体体现者。 道德是维护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继承祖上传传递下来的伦理道德归范,并用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出来。

对中国来说,传统文化的一些观念主要是靠老年人的身体力行来维持和传递的。比如说宗族观念和家庭关系,将传宗接代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年人把后代看做是自己生命的继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后代。一切所有资源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的精神的都要给自己的子孙。对后代来说,不仅是血统 和财产的继承等,还有精神的继承。如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 这种优秀的传统观念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当然,对老年人也不能一概而论。老年人中也有一些人表现出自私、狭隘、保守,与晚辈或年轻人疏远,自我封闭等弱点。

老年人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 。社会的部分生产企业是为老年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有众多的社会组织和从业人员人员为他们服务,如养老院, 还有作为专业人员的保姆。

政治领域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指,在一些所谓民主国家中,对国内的政治情势的影响,主要是选举。老年人都是选民,他们人数众多,在俄罗斯是选民的27.6%。 政治家们也特别关心这个群体。他们的政治倾向对参选的政党的竞选提出的口号是有影响的。

老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认识问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总的说是生产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两者并非永远是平行的。有的国家大体相适应,如许多发达国是如此。中国则不然,人口老化与生产的发展不协调,未富先老。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满足每个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的需要 。因此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在地区和阶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别。

目前处于困难地位的主要是处于暮年龄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阶层。人数众多,对社会已毫无贡献,也没有力量自我服务,维持生存,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如何对待暮年老人是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贫穷,独身的 老人。据统计,中国截止到2013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 2200万, 占老年人口的 25%。空巢老人数量已超过1亿。失独家庭 累计就有110万个左右 失能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是3600万 。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没有正式的养老金,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2300万。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大众舆论很少关注这些老年人,他们有权利获得同样的社会保障

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中的问题呢

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途径有两种观点,一是提高出生率,如现在实行的放开二胎的政策,通过增加人口,使中国的人口状况趋向人为的合理。 一是努力提高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劳动生产率能供养更多的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行政措施促使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减少对物质产品的消耗。就是以富治老,这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

因为中国现代人口总量,已
第3个回答  2020-10-31
一、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搭建平台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高龄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该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变化。老龄问题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重大社会问题。
  老龄问题涉及面广,但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对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和生活特殊需要问题;二是如何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关于第一个问题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关于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余热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学会”及各种行业性学会,如:“老年建设协会”、“老年科技工作协会”、“老年医务工作者协会”等为发挥老年的特殊作用提供了平台。各级协会、学会工作活跃、活动频繁、效果显著、成绩斐然。虽然成绩是显著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对党和国家有关老年人工作方针政策学习的不够、理解不深、落实不到位。二是有些部门的领导对人口老龄化消极影响关注较多,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工作较为重视,而对老年人参与作用重视不够,人老智衰,老而无用的思想普遍存在。三是老年人的自身积极性、自觉性没有充分发挥,老年人退休养老、无需作为的思想普遍存在。四是发挥老年人作用的渠道不多,缺乏发挥余热、发挥作用的平台,针对上述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人口发展战略高度去认识老年人参与社会问题,在充分发挥解决老年人生活待遇问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的社会参与作用问题,要把蕴藏在老年人中的巨大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加强政治和相关业务的学习,夯实参与社会的基础
  加强政治学习和相关业务的学习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老干部、老年教育、科技、医务工作者都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但当今社会政治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老年人参加社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联系自身特长和优势找好切入点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去。
  三、老年人参与社会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老年人已离开了工作岗位,参与社会不同于在职期间,要适合老年人的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坚持力所能及,量力而行、保证健康原则。2、要坚持结合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的原则。老年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较深的专业知识。利用这些自身的优势轻松愉快的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发挥余热。3、是坚持“主动参与不越位、热情服务部添乱”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形式
  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很多,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和专题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提出工作建议。
  2.发挥老年人的政治优势,通过做报告、讲党史,对广大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3.利用休闲时间与公众接触交谈机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
  4.积极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公益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和健身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推动了社会文明。
  5.具有专长的老年人还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群众服务。
  6.经历丰富的老年人可通过所见所闻撰写史料、回忆录等等给社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7.条件允许的老同志还可以当社会志愿者,发挥专长为社会服务。
  五、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各级、各部门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组织起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31
构建和谐社会老年人要发挥优势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但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老年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作用。
老年人,特别是当今离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枪杆子”,有久经风霜的“文秀才”,有农业一线的“老模范”,有工业战线的“老标兵”,有教育界的“老园丁”,有财会队伍中的“红管家”……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廉洁奉公,特别是具有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好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还必须与老年人的实际即与老年人的特点相结合。
中国老年人的特点是:有威望、有经验;有时间、有坚定的信念、有发挥余热的强烈愿望。这些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年人的现状和心理特点。要发挥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和谐社会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经济与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老年人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亿人,占总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这是个大问题。
要使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调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要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老年人一切例行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