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有没有清浊之分

如题所述

汉语拼音有清浊之分的。汉语拼音里面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也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也叫不带音。其中浊音有  m,n,l,r,ng  五个。前四个为声母浊音,ng为辅音浊音。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汉语 中的原因,a,i,-i,u,u(迂),e,e^,er,o 也都是浊音。

汉语拼音是有清浊音之分的。划分方法就是按照声带的颤动与否。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08
中古汉语中,三十六字母分为四类: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以一般的三十六字母为例,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母,次清包括滂、敷、透、澈、清、穿、溪七母,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母,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母。按照学术界的拟音,则全清包括所有的清不送气塞音、清不送气塞擦音和清擦音,次清包括所有的清送气塞音和清送气塞擦音,全浊包括所有的浊阻碍音(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包括所有的响音(鼻音、边通音和通音)。
在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中都缺乏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即中古全浊音。吴语和老湘语的塞音和塞擦音仍保留全清、次清、全浊三分的特征。在官话和粤语等方言中,中古全浊声母清化成相应的清声母。官话中塞音和塞擦音依平仄,平声送气同次清(如“同”dung字汉语拼音tóng /tʰʊŋ/),仄声不送气如全清(如去声“洞”dungh字汉语拼音dòng /tʊŋ/,和入声“读”duk字汉语拼音dú /tu/)。粤语基本同官话,但白读中上声字同平声送气。闽语情况复杂,其中闽南语中古的全浊音清化,但中古的鼻音(次浊音)塞化为鼻浊塞音(或者变成边音)。如“闽南语”三字的声母中古汉语本来是/m/, /n/和/ŋ/,而现在成了/b̃/, /l/和/g̃/。汉语的声母清化过程通常也伴随声调的分化,以保持原先的区别,通常清声母字变成阴调而浊声母字变成阳调(不一定发生在所有声调,如普通话只有平声区分阴阳)。
上古汉语的情况目前尚不明朗。有些学者认为和中古汉语类似,塞音和塞擦音三分,还有人认为四分的,即清浊各分送气不送气。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有清浊之分的。

汉语拼音里面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也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也叫不带音。

其中浊音有 m,n,l,r,ng 五个。前四个为声母浊音,ng为辅音浊音。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汉语 中的原因,a,i,-i,u,u(迂),e,e^,er,o 也都是浊音。

[总结]汉语拼音是有清浊音之分的。划分方法就是按照声带的颤动与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08
没有,只有英语音标中有追答

有点像,发音上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真的没有
英语中的清辅音在“s”后面要浊化,可汉语中没有任何类似的语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