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半的宝宝只会喊爸爸妈妈正常吗?应该如何引导宝宝说话?

如题所述

现在的孩子普遍智商都很高,再小都能玩得来手机,别人的话也可以听得懂,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普遍落后。有些孩子10个月就会叫妈妈了,到1岁半时,却还只会叫爸爸妈妈,1岁半只会喊爸爸妈妈到底正常么?

排除疾病因素,主要还是和学语环境有关,也就是说,问题出在家长身上。但是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疾病因素也存在,有可能是:听力障碍、智力缺陷、发音器官病变、自闭症等。

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早早就会发觉。像有一些孩子,10个月就会叫妈妈了,这些都是正常的。

大多时候,大人说的话孩子都能听懂,比如妈妈说抱一下,孩子就会张开手迎着;比如摔倒时鼓励宝宝,他会自己站起来,行为上的回应都非常好。

唯独不会说,说明孩子语言理解没问题,而是语言表达上比较弱。

此时你就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孩子说话的环境及条件足够好吗?

1岁半的孩子,只知道叫爸爸妈妈,但应该还要懂得基本的词语,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应该能够说出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日常词语,比如狗狗,牛羊,气球这些通俗易懂的词语。

即便是发音不准确,把“是”说成“系”,把“岁”说成“睡”;或只会单字单词,不会短语和句子,这都是正常的。

但除了“爸爸妈妈奶奶”之外什么都不会,就不太正常了,家长应该重视创造引导孩子学习语言的条件了。

在很多家庭中,当孩子几个月时刚刚会发出“mama baba”的音节,家里人都会特别高兴;当宝宝第一声明确叫“妈妈”,更是不得了,反反复复逗他再叫一声,再说一个,叫个爸爸,叫个奶奶。

这个举动就是在引导孩子说话,但是时间久了,家里人都开始习惯了,就会减少和孩子语言上的互动和沟通,这样也会打消孩子说话积极性。

孩子就会把语言的沟通方式变为大哭大闹,用来吸引父母,得到关心。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会有越来越强烈表达需求,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互动需求。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语言都比较贫乏,发音也很奇怪,但家长还是耐心再耐心一些,不厌其烦地和孩子互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交流环境。

2、是否家里存在翻译家,代替孩子表达?

孩子小时候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多行为并不需要通过语言去表达,可能一个小小举动,父母就知道他们想说什么,因此久而久之孩子养成惰性,一指一哼,就能满足所有生活所需,费劲学说话干嘛。

所以这种高级翻译家是不可取的,不能代替孩子来表达,但是当孩子表达的不好时,也不责备他们,要慢慢培养他们把自己的语言能力提升。

有时也可以在孩子没有表达对的时候可以激励一下他们,让他们说清楚再给,但是这个要有个度,不能太打击他们主动性。

比如孩子表达要吃苹果,拿苹果的同时,不是直接递给孩子,而是认真对他说“这是苹果”,增加一次强化。

这样能帮孩子把苹果这个实际物品和语言对应起来,也知道说话才是最能帮助大人理解自己需求的方式。

坚持这样做,宝宝就会逐渐掌握和使用更多的语言,一岁半的孩子还只会叫爸爸妈妈,别担心,找对问题关键,一定可以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孩子学说话一般在10个月到2岁之间,很多孩子刚开始只会喊爸爸妈妈后来突然就会说别的话了。小孩子学说话很神奇的。爸妈多给孩子讲解看到的东西,多带孩子认识新的东西比如蔬菜名字、车的种类、等等都有助于宝宝学说话。
第2个回答  2020-12-17
这个当然是正常的,一岁半的宝宝正是在学说话的起始阶段,家长也不能够操之过急,孩子说话有一个过程的,可以多跟宝宝交流,在玩的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宝宝说话,还要多多的鼓励和表扬孩子。
第3个回答  2020-12-17
正常的。18个月的宝宝处于学习说话的起步阶段,父母平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会帮助宝宝快速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