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介华 奇妙的田螺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感受观察和表达:

  1、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朗读

  (2)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

  (3)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

  3、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

  (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四、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25
  11、奇妙的田螺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 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 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 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 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感受观察和表达:

  1、 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 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 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 朗读

  (2) 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

  (3) 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

  3、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

  (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四、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02
1、 学会1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 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 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 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 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感受观察和表达:

1、 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 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 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 朗读

(2) 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

(3) 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

3、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

(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四、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回答者:风平无痕 - 初入江湖 二级 3-25 19:40
wu
回答者:彩云不飞 - 助理 三级 3-25 20:34
宗介华
开放分类: 文学、人物、名人、文学家、作家

北京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中文系。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师、副校长,丰台区文化局干部,国家文化部少儿司文艺处副处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局级巡视员。中国儿童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太阳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文学六彩光》(上、下集)、《魔笛声声》,散文集《访苏的足迹》,报告文学集《成才之谜》,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等,发表、出版作品共32部。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

参考资料:etrt

第3个回答  2013-03-25
11、奇妙的田螺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 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 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 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 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感受观察和表达:

  1、 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 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 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 朗读

  (2) 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

  (3) 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

  3、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

  (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四、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第4个回答  2008-03-26
宗介华
开放分类: 文学、人物、名人、文学家、作家

北京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中文系。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师、副校长,丰台区文化局干部,国家文化部少儿司文艺处副处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局级巡视员。中国儿童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太阳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文学六彩光》(上、下集)、《魔笛声声》,散文集《访苏的足迹》,报告文学集《成才之谜》,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等,发表、出版作品共32部。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