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县,明帝改犬丘为太丘。晋为酂县,永城原名马甫城,据市志记载,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

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永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   

永城市,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级市,省直管县级市,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永城市辖23个镇,6个乡,市政府驻东方大道中段人民广场北。截至2017年,永城市总人口156.94万人,常住人口123.31万人。

永城因城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商代永城境内建有棘国,有永、芒、砀、酂等地;隋大业六年(610年)置县,金代为州。

抗战期间为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所在地,1996年撤县设县级市,2014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县。2016年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

扩展资料:

永城地形地貌

永城位于黄淮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高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最高海拔为芒砀山主峰159米。

浍河、包河流域,地势低平,两河沿岸受黄泛影响形成近河阶地;沱河流域地势较高,微波起伏;滦湖、苗桥、高庄、城厢等乡因多次河流改道形成槽形、碟形洼地。全市地貌可分为剥蚀残丘、黄泛沉积和湖河相沉积低平地3种类型。

地质

永城区域地质构造,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北支南侧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内之华北凹陷的一部分。市境内地层无深大断裂及其交汇点,历史上没发生过强烈地震。郯庐断裂带在京沪铁路以东,聊兰断裂带在西北,均距市区150公里以外,常受外地地震波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县,明帝改犬丘为太丘。晋为酂县,永城原名马甫城,据市志记载,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永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永城,避雨芒砀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晒书台。秦朝末年,汉刘邦在永城芒砀山斩蛇起义,创立了千年帝业。汉丞相萧何在永城酂城制定中国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萧何造律台,造律台上层为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明代著名诗人李先芳,游商丘入永城途中写到: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过永城》的诗篇:行尽江南数十程,故园风物倍关情;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到永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1
永城历史悠久,经考证4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为豫川之地。周居宋地。战国居宋国,后期居楚。秦时境内设芒、砀三县,居砀郡,西汉时,西北部设有敬丘侯国,东南部设有建成侯国。东汉光开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三国时,太丘、临睢,砀县先后废。东晋时,境内有酂县。南朝宋时,复置砀县,居豫川梁郡。北齐时,境内设有安阳县,砀县并入。
隋大业六年(上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县,姓名永城,居淮郡,县与之并存。唐、永城、县同为河南省毫州属县。
金兴定五年(上元1221年)改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酂县三县。元二年(以元1265年),县并入永城,后降永州为永城县,居河南江北引省归德衬辖区。明为河南省开封府归德州居县。法居河南开归阵许郑道归德府。
民国初年改居河南省豫车道,1925年废,现居河南省。
1945年1月,为纪念车抗日战争中列国的新四年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曾改名为雪枫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与邻县结合部先后成立有夏永砀、雪涡、雪商毫、萧宿永、砀南诸县。1949年3月,恢复永城县称谓,来居皖北引署宿县专区,1952年改居河南省商丘专无,商丘专居撤销后居开封专区,1961年复居商丘地区。
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永城县设永城市。
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撤销商丘地位设立地级商丘市的批复》即国函[1997]46号文批准永城市居省直辖。
第3个回答  2012-05-15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县,明帝改犬丘为太丘。晋为酂县,永城原名马甫城,据市志记载,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永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
第4个回答  2013-08-11
 永城,曾留下人类早期文明蹒跚的脚步,丰富的古文物遗存,记载着龙山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神秘的断层。
  这里是汉兴之地。汉高祖刘邦在此挥剑断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汉室江山。
  这里是能源之都。永煤集团、神火集团、裕东电厂三大航母级企业集团坐落境内,龙腾虎跃,成为华东工业重要的能源后方。
  这里是面粉之乡。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黄淮冲积平原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壤,使这里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2005年,这里又以规模庞大的现代面粉加工业赢得了“中国面粉城”的荣誉。
  这里是生态之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态市建设试点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认定。
  这里,就是位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河南省永城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永城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组成城市,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城市,河南省生态建设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华东工业的能源后方。境内有200多家面粉企业,也是国家唯一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城市,永城拥有两家中国500强企业-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和神火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别入围2005、2006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总面积为2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万人。
  历史沿革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永城王油坊文化遗址表明永城的文明史距今有4000多年。造律台萧何制定《汉律》,成为统制天下的法典。 境内有国家4A级“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陈胜墓、孔子避雨处、刘邦斩蛇处、郭塔、张飞寨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宛如地下宫殿,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内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壁画。 秦 时 期: 于此设、治“建成县”、“酂县”、“芒县”。 西 汉 时 期: 于此设、治“敬丘县”,“酂县”。 东 汉 时 期 : 于此地改置更名为设、治“临睢县”。 隋 (610年): 于此改置更名为“永城县”。 金元(1221年): 升为州,元至久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 1945年 2月: 于此地改置更名为“雪涡县”、“雪枫县”。 1949年 3月: 复名“永城县”。 1996年10月 : 国务院撤销永城县设立省直管“永城市”。(见《国务院公报》96年10月刊。)
  ⑴. “永城”的来历: 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 (《永城县志》)
  ⑵.“建成县”: 秦置,故城位置在今永城东北35里陈集乡刘寨,隋城系依汉芒县旧址,今地面尚存东北城角,高于地表0.5米。《永城县文物简介》1981年永城县文管会编著。《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学社出版)亦将该城标于永城县东南。
  ⑶.“芒县”: 秦置,地处今永城东北35里芒山、陈集一带。
  ⑷.“敬丘县”: 汉初置敬丘县,东汉改为太丘县,晋县废城存。地处今永城西北。
  ⑸.“酂县”: 秦置,地处今永城酂城一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