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如何计算

如题所述

预应力张拉的理论伸长量计算按规范要求进行,采用平均张拉应力法。具体公式:△L=Fp*L/Ap*Es。

式中:△L:理论伸长量(m);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其数值为:股数n×0.75×1860×140;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影响系数,按图纸取;

μ:摩擦系数,按规范取;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取140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根据检验报告取。

扩展资料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 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

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

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

预应力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法,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一起进行。

千斤顶就位后,先将主油缸少许充油,使之蹬紧,让预应力钢绞线绷直,在钢绞线拉至规定的初应力σ0时,停机量测原始空隙并画线作标记。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力程序:0→初应力σ0→控制应力σk(持荷2分钟锚固)。σk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

张拉施工的工作顺序:穿束→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张拉、锚固→拆除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压浆→存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预应力钢筋计算方法
1.工程量计算方法: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加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计算,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考试吧(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孔道增加0.15m,两端均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m计算。(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5)低合金钢筋(钢铰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钢铰线)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束采用锥形锚具,孔道在20m以内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在20m以上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束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2.参数计算方法:
  预应力的计算公式:
F=PS
F-张拉力kN,P-压力MPa,S-活塞面积mm2。
根据这个公式转换就行。通俗些,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预制板中铺设有10条10.7的钢筋(该规格的钢筋横截面积为90mm2,标准抗拉强度为1420MPa),按照一般标准规定,取张拉系数0.7,即每条钢筋的张拉应力为1420*0.7=994MPa。张垃机的油缸活塞面积为400cm2,则张拉时,压力表值P2计算为。由于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受拉力F1与张拉机的张拉力F2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有F1=F2。即,P1*S1=P2*S2,所以P2=P1*S1/S2
=1条钢筋张拉应力*1条钢筋横截面积*钢筋条数/张拉机活塞面积=994*90*10/400*100=22.365MPa
第2个回答  2011-11-03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依据公式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L:理论伸长量(m);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其数值为:股数n×0.75×1860×140;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影响系数,按图纸取;
μ:摩擦系数,按规范取;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取140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根据检验报告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