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有多少个法定节假日,大约总计需放假多少天?

如题所述

中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一年共11天。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元旦。2、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7
一、元旦:2007年12月30日—2008年1月1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星期二)为法定节假日,12月30日(星期日)为公休日,12月29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2月31日(星期一),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二、春节:2月6日—12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放假,共7天。其中,2月6日(除夕)、2月7日(春节)、2月8日(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2月 9日(星期六)、2月10日(星期日)照常公休,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2月11日(星期一)、2月12日(星期二),2 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三、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共3天。其中,4月4日(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5日(星期六)、4月6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四、“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3日(星期六)为公休日,5月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5月2日(星期五),5月4日(星期日)上班。五、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共3天。其中,6月7日(星期六)照常公休,6月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6月8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6月9日(星期一)。六、中秋节:9月13日—15日放假,共3天。其中,9月13日(星期六)为公休日,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9月1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9月15日(星期一)。七、国庆节:9月29日—10月5日放假,共7天。其中,10月1日、2日、3日为法定节假日,9月27日(星期六)、9月28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9月29日(星期一)、30日(星期二),10月4日(星期六)、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第2个回答  2023-04-01
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一年累计有11天。
包括:
元旦:规定在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规定在阴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规定在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规定在5月1日当日放假1天;
端午节:规定在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规定在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规定在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
所谓放三天,七天,都是调休过来的假期,不算是法定节假日。
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1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2、春节:2月11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3、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4、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5、端午节: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6、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7、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法定节日公司不放假怎么投诉
向劳动局的劳动监察大队和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如果公司有上级主管单位的话,还可以向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投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既不放假,又不按规定支付工资报酬的,可以进行投诉。
劳动监察大队隶属于各级政府的社保局,是完全由政府开支的行政单位,到劳动局投诉不用劳动者花钱。
如果你遇到的问题属于以下情况,可以直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延长工时的报酬支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3个回答  2023-04-27
共11天。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3、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当日);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总之,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不仅是放假休闲的好时光,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节日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更是世界的,多了解有益而无害,希望以上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的整理资料对你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帮助,减省查询时间。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30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年共计放假十一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