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毛笔?

如题所述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扩展资料

毛笔(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称,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

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汉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毛笔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有着悠久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1.自然伸出手掌,大拇指向上

将无名指和小指稍加弯曲,手掌要平

3.将毛笔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

4.大拇指按在食指与中指之间

5.握笔的高度距笔根4厘米

小拇指紧挨无名指,不能碰到笔杆。握笔后,笔杆要能随时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以检验握笔不能太死板,太生硬。

扩展资料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6

1、开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2、润笔。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数十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3、入墨。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4、洗笔。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5,收笔。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

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矫健。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笔、蜀中川笔、河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以及江西的文港毛笔。

扩展资料:

毛笔的运用: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如初唐时的书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頫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第3个回答  2019-07-04

1、捻笔:用手指把笔毛轻轻地捻开,不要用力(脱离大部队的三两浮毛自然脱落)。

2、润笔: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随即又入水,让笔毛绽开(根据笔型不同约5-15分钟)。千万不要使笔毛直直杵立在杯底。冬天用温水(42C°以下)。

3、净笔:将笔毛的水轻轻擦净(软布、卫生纸、生宣纸,顺着毛擦,动作轻柔),可以残留少量水。

4、蘸墨:“入墨三分“,把笔毛全部蘸到墨中(笔毛与笔杆连接处全部浸泡,可连为一体,写字时可以在笔端发力,大善)。

5、涮笔:用完后将笔毛涮干净(残墨越少越好,缩墨伤笔,用清水,肥皂水、洗衣粉水皆禁止)。

6、顺毛:将笔毛捋齐、捋顺,笔尖不可歪斜,不可有卷,然后收好。笔架或倒插于笔筒,勿平放。

暂时不用的笔可以放入少量的樟脑粉装入盒内,二月内要晒一晒再入盒。不能将笔头插入笔套(易腐烂变质、掉毛、笔毛弯曲)。

参考资料:

毛笔分类:

毛笔的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来分。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宣笔:

宣笔产于安徽宣城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笔”),是中国毛笔之祖。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

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据考证,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

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珍宝”。

川笔:

四川境内所产毛笔的统称,简称川笔、蜀笔。川笔、蜀锦和蜀绣均为蜀中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优秀代表。川笔主要以成都、达州南坝、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制笔聚集地。

所制作羊毫、狼毫、鸡毫、猪鬃以“刚柔相济,温润饱满”特点著称。蜀中有锋颖猪鬃为川笔中的猪鬃毛笔提供材料保证,同时猪鬃毛笔的使用对于嘉州画派影响颇深。川笔、夹江宣纸、苴却砚为四川文房用具杰出代表。

川笔受钢笔、中性笔冲击影响。传统川笔制作面临传承、技术继承发展问题,同时人才也日渐凋零。目前仅有成都太和笔庄马向阳,乐山永青阁汪延兴、南充金台毛笔冯宗福、叙永百忍阁张乃玉等寥寥数人还在坚持这门传统手工技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笔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新毛笔使用的时候,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部泛开,去掉笔中的胶,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着墨使用。

毛笔初次使用时,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特别是大笔,浸泡时间更要长一些,让笔头吸足墨。因为笔头内部的毛,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墨浸透,即使笔毛的表面沾满了墨,笔毛仍不太踏实,呈膨胀形,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过几次后的毛笔,笔尖被墨完全浸透,会变得直顺、踏实,拢抱结成一体,弹力也会稍大一些,使用效果最好。

毛笔使用完毕后,立即用清水把笔头内所含的墨冲涮干净,挤净水。再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捋直顺,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刚刚洗涮过的湿笔,不宜马上插入笔筒内,以免笔头中的水渗入笔膛内,造成笔头根部霉烂,脱毛。

毛笔再次使用的时候,还需用凉清水把笔头浸透,挤净水,才可以着墨使用。如果不先用清水把笔头浸透就直接入墨,笔头内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墨浸透,使笔头内部留有空隙,笔尖就容易开叉,使用完毕也难以涮洗。

有的人把使用过的毛笔,不经洗涮就插入一个铜笔套或塑料套内,以防笔头干结,以备再用方便,这样做,虽然能避免笔头干结,再次使用时方便,减去了涮笔的麻烦,但是效果很不好。因为墨对笔毛的腐蚀力很大,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墨汁,对笔毛的腐蚀力更大,一枝上好的毛笔,往往使用日期不长,笔锋就变秃。尽管造成笔锋变秃的原因很多,如纸过于粗糙,笔头的毛质量低劣,生产时尾毛配制,处理不当等,但是墨对笔毛的腐蚀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更有甚者,笔头从笔斗口处全部烂掉,这个现象明显证明是墨在作祟了。更不要使用后的毛笔既不涮净墨,也不戴笔套,使笔头干结成一个硬疙瘩,再次使用的时候,短时间内泛不开,就急用力按压笔锋,那样做很容易把笔锋压断,使笔无锋尖,散锋不拢抱,无法使用。

另外,毛笔使用以后,不把笔头中的墨涮净,笔头内部存的墨渣会越积越多,使笔头变形,笔根结成似墨块硬的疙瘩,形成“大肚子”,造成笔不成形,笔尖开叉,不拢抱。

没有泛开使用的新毛笔,长期存放,要用塑料纸包好,封严,加防虫剂,通常加放樟脑球,然后放到纸盒内或木箱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需要经常晾晒,以防长霉,也可增强防虫蛀的效果。用黄莲水把毛笔头浸透,然后挂起晾干,长久存放,虫不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