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的详细介绍

如题所述

万字炕和东北地区许多民间礼俗有着密切关系。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阳温暖,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作烘晾粮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在满族人家则是特殊的地方,因为西墙正中是他们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所以炕上只能摆设祭器供品,不许乱放杂物和随意踩踏坐卧。
过去东北的许多人家,儿子聚妻生子后,仍与父母同住一室。为避免不便,常是把两、三开间的居室用木板糊纸作“软间壁”,从炕面到房梁栅成里外两个空间,也有的是在相应位置设活动的栅板,白天撤去,晚间安放。此外,在与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栅顶吊下一根长竿,称为“幔竿子”,用以悬挂幔帐,晚间睡觉时可以放下,避免头顶受风着凉,也可以起到南北炕之间的遮挡作用。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为了冬季御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季节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如春。
做饭的锅灶不与火炕在同一个房间。火坑中空,形成烟道,并通过烟道进行取暖。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中国北方, 特别是山东胶东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这里的农民冬天习惯盘火炕取暖。胶东农村房子的主房通常为坐北朝南的一排三间或四间,其中有两间带有火炕的房间。在进门那间靠近两扇门的外门的门后东西处各有一约三、四尺见方的灶台,灶台与门后南墙之间通常是放风箱的地方,灶台上坐有一个六到八印的铁锅,与铁锅下的灶膛连接的烟道就分别通过墙从两边房间的火炕里走到外墙的烟囱,富裕点的人家在东间的东边或西间的西边还有一间杂物间。
火炕都是建在房间的南部几乎占近半个房间的面积,三面靠墙,其中南面是很大的玻璃窗。炕沿的下边即北面是二到三尺高的炕墙,富裕的人家是用青砖勾缝甚至还有砖雕,多数人家是土坯垒成后抹一层泥或白石灰,火炕里边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必须使“锅灶-烟道-烟囱”构成一个能够保存并达到火炕每一处的热量、顺利地排出而不漏出烟气的一个有效热循环系统,垒炕时先在地上用土沙等垫高到炕高的一半夯实后再用土坯砌成S形的烟道,也可以先砌烟道再在其中填以土沙,这样就更结实了使炕面不易下沉。烟道里还有几个存烟灰用的叫做“灰膛”的坑。烟道垒好后就是安炕面了,炕板是事前在平地上用四根木条围成一个矩形框,放上几根木棍并填充上泥巴,晾干后去掉框就成了一个约二尺长一尺宽三寸后的炕板,原为泥、草和水制成“板块”,用土坯砌炕墙和“垛”,“板块”覆面,一面与烟囱相接,一面与锅灶相通。做饭的同时,利用余热暖炕,经济实惠。
这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秆、树枝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烟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土炕被烧热后其温度会持久的。冬天睡火炕是很舒服的,草席子上铺有一个很薄的棉或草褥子,盖的被子也很薄,在胶东农村,胶东人都是盘腿坐在炕上的,火炕也是吃饭、绣花、唠嗑、学习的地方,上面放有一高约一尺的炕桌。方便实用。每年拆旧砌新,炕土是极好的肥料。就是新盖的楼居,大多仍盘火炕,只是砖砌炕墙炕垛,炕面改为水泥预制板,双层回龙,使热气更集中热炕,深受老人们的欢迎。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于2006年4月至11月对河北省徐水县东黑山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在当今,由于楼房暖气和各种取暖设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来越少,只有农村还保留着这样的火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9
火炕的烟通能在房子中间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