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 直系亲属 可不可以在法庭上做证当证人

如题所述

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证言的人。凭借证人的证言来查清案件事实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视,也是各种诉讼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证据形式。在我国,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应如实地提供证言,如果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大家都知道法律上有一个词叫做“回避”,那么直系亲属可以作为证人吗?答案是可以。直系亲属可以做证人,但是其证言的法律效力会低于其他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二十七条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二十七条判断数个证据的效力应当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物证、历史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2、 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3、 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大于传来证据。4、 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进行综合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0

可以的,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7条和《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第54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证人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是否作为证人,既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出身、成份、文化程度、财产状况、思想觉悟、表现好坏、社会地位等限制,也不受是否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影响,只要符合证人的条件,都可以作为证人。

扩展材料:

证人的资格证人资格,也就是证人的范围,是指哪些人能够作为证人,哪些人不能作为证人的问题。本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根据这一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指经司法机关传唤,并有义务把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告诉司法机关的诉讼参与人。

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只有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才能作为证人,但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并非都是证人。案件的当事人由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因此不能作为证人。证人是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而知道某一案件或某些案件情况的第三人。证人是由其知道案件事实决定的,因此,证人永远都是特定的人,具有不可代替性,他既不能由司法机关自由选择和指定,也不能由别人来代替和更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7

可以作证。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一)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

(二)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三)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

(四)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五)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扩展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打击报复证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直系亲属, 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6

在法律上,直系亲属可以在法庭上当证人。但证明效力相对于无利害关系人要低,也就是说法律允许作证,但法官不会以此作为定案依据,仅仅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证人具有适格性,并不意味着其证言具有可信性,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需要在法庭上由法官依据证据规则进行识别、判断,证人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近邻、恩怨或利害关系,有为维护亲情、友谊、报恩或泄愤等方面的动机,会导致其证言的不可靠。

因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扩展资料:

证据证明力,是指证据的信用性和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证据证明力根源于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因联系的具体方式不同,证据证明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与证据能力不同。证据能力是指某材料有无作为证据的资格,可否采纳为证据。证据能力根源于法律的规定。无证明力的材料自然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但有证明力的材料也可能因法律规定而予以排除。 

法定证据制度下,证据证明力及大小均由法律预先规定。自由心证制度下,证据证明力及大小由法官依其心证自由裁量。在中国,证据的证明力由司法人员通过对证据的个别审查和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来确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1-14
除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但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外,其他知道案情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