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三个输入学术机构

如题所述

创办主体上,分为政府机构,大学研究所,民间机构和工业企业机构,西人创办的机构和日本帝国主义成立的殖民机构。
(一)政府科研机构
民国政府科研机构既有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国立中央研究院,也有隶属中央各部门的国立北平研究院、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工业试验所等,更有地方政府创立的大量研究机关。
(二)大学科研机构
中国近代大学的理念,在蔡元培的极力提倡下,深受德国办理大学观念的影响。1912年10月发布的《大学令》中,指出“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大学院”。后来修订的学制也同样规定在大学设立研究院。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大学研究机构才真正开始创立。表三是1936年全国大学设立理工农研究所情况一览表。可见,清华学科最齐全,有数理化和生物4门学科,北大也有数理化三个学科,中央大学有数学和农学两个学科,三个教会大学燕京、金陵和岭南大学各有两个学科,其他大学各一个学科。从学科分布来看,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有数学学科,物理仅有清华、北大两个学校,化学有清华、北大、南开、燕京、金陵和岭南大学6个学校,生物有清华、燕京、岭南大学三个学校,其他农学有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三个学校。不仅可以看出各门学科的发展状况,也可看出当时各门学科的学术中心。
(三)民间科研机构
中国缺乏民间资助科学发展的传统,虽然艾尔曼先生的研究表明,学术资助对考据学派的诞生和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分析他的论证,主要是朝廷大员的所谓半官方资助,如徐乾、阮元等。即使是一些大商人如盐商对学术的资助也不是西方近代意义的科学基金形式的资助,而是想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官场,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四)企业科研机构
由于资料等原因,对于企业科研机构的掌握还很不全面,简单列举上海的企业研究机构的情形。化学工业方面,1928年,吴蕴初与上海天厨味精厂共同出资创办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1934年,大中华橡胶厂建立物理研究室。1943年,正泰橡胶厂设立化学试验室,后改为中心试验室。1944年,大丰工业原料公司建有大丰化学研究所。①医药工业方面,1926年,五洲固本皂药厂建立研究部。1935年,新亚药厂建立新中化学药物研究所。1936年,九福药厂成立伯庸药物研究所。1940年4月,信谊药厂建立化学药物研究所。1941年前后,通用药厂建立研究所。1943年,中法药房制药厂在原化工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中法生物化学研究所。此后到抗战胜利前,还成立有中联药物化学研究所、华生药物研究所、中国特效成药研究所、同仁注射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②这些所谓的研究部门,成效不大,没有真正起到一个研发机构的作用,这也表征了当时中国工业并不发达的情状。
(五)外人科研机构
作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列强设立了不少专门的研究机构,从创办主体看可以分为两类,一为西人创办的、并不具有完全殖民意义的科研机构,一为日本帝国主义设立的、具有完全殖民意义的科研机构。

类型上,既有事关全局的综合性机构,也有事关某个学科的专门性机构。
学科上,既有纯粹的理论科学,也有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
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
欧洲早期大学设置的是“三学四科”,三学即语法、修辞和逻辑,四科即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1
学术机构,泛指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对应于学术界或学府。
“学术”这个词,来自西方Academia,源自于地名(Akademeia,它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术界作为一个现代机构在中世纪(350年-1450年)开始有发展。著名学校都在波隆纳、巴黎、牛津和剑桥,其他的遍及欧洲各地。14世纪之前, 欧洲已经有超过80所大学。
166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780年的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建立。西方的学会兴起。
18世纪的殖民地美国,学术界开始从基督教分裂出来。175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办了宾夕法尼亚省学术及慈善学校。1755年,被改名为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这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819年,托玛斯·杰弗逊创立弗吉尼亚大学。他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并为全球采用。

根据上述关于学术和学术机构的概念。认为,我国近代从西方引进的学术机构,即为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科学研究机构(研究院、所)、学会。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历二十五年之久。 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
19世纪70年代,近代中国最早的海外留学教育机构——幼童出洋肄业局诞生。设于美国春田市哈特福德之克林街。出洋肄业局大楼,由近代中国最早享受系统西方新式教育并获得正式学位的中国人容闳获清廷之托监造。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于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下令,批准设立。由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 A. P. Martin)任西学总教习。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国“输入学术机构”。
第2个回答  2012-05-10
大学、研究院、学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