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

如题所述

1、体例不同:《史记》是司马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司马迁首创纪传体,本书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又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撰的规范。本书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取材丰富而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而叙事生动,宋神宗就称赞它“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

2、作者不同。《史记》是个人著作,作者是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是国家编写的书籍,总编是北宋丞相司马光。

3、《史记》为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由皇帝宸断的,而《资治通鉴》不属于。

4、写作手法不同,《史记》是一句今文尚书而写,《资治通鉴》则是以古文尚书而写。

5、著作内容不同:《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资治通鉴》从战国到五代。

相同点:

1、都是后人修撰描述前代历史的史书。

2、文学价值:这两部书都文笔生动,语言简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内容:都是通史,内容却都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后世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书面材料。

4、都是通史。

5、对后世修史的影响都非常大,是珍贵的史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3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 、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第2个回答  2009-04-26
两部书的编排体例不同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就是说通过各个朝代帝王将相的传记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一件事情你会在不同人物的传记里找到记载,而且有可能不尽相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我觉得这两本书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这一点了。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采取的是《史记》的编撰体例,包括本纪(帝王的传记)、世家(诸侯的传记)、列传(士大夫的传记)、书(记述历朝历代各方面的典章制度)、表(大事年表)
《史记》是司马迁穷尽一生的心血创作的巨著,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的笔法。
《资治通鉴》是官修的史书,由司马光领衔,编撰的目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借鉴和参考,所以叙述的主要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第3个回答  2012-05-17
史记讲的是汉朝和汉朝以前的历史,是司马迁写的,成书比较随意,是一家之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就好像是课外的一种辅导书,资治通鉴是司马迁写的,讲的是从战国开始到北宋成立前的这段大历史,作者成书严谨,笔锋客观,就好像是教科书一般...我想区别就在这儿了吧...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史记.写的太好了
第4个回答  2012-05-09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而《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最大的区别是纪传体根据人物记载历史,而编年体则是根据时间来记载历史。而且他们所记载的时间也各有所不同,《史记》包含了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而《资治通鉴》则是从周到五代,他们所截取的时间都很大不同。一般而言《史记》当中富有更多的文学色彩,较之于《资治通鉴》艺术价值更丰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