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幸福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如题所述

何谓“主观”?主观,是人的一种主体活动,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是精神。何谓“客观”?客观,是外在的不依赖主体意识的真实的存在,是物质。
历史上曾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是把幸福归结为禁欲主义,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即为邪念,肉体的需要即为罪恶,必须加以压抑和禁止。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个意思。另一种则把幸福归纳为纯粹感官享乐,强调人的物欲享受,否定精神生活。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失之偏颇。我们不能否定人对物质的正常渴求,但单纯的追求物质享受也绝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首先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与感受,是主体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心理体现,是人的一种主动的精神追求行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人生的本性就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马克思也说过,人类有三大需求,即要生存、要发展、要享受。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幸福的感觉,也会通过各种努力去追求这种感觉,这就是一种主观的能动行为。在这种行为中,主体本身是载体,而内心的冲动则是原动力,是人类一种自内向外的主动探求行为。法国哲学家卢梭说,“经验告诉我们,追求幸福乃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
但“幸福”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任何主观的行为在没有客观的支持下,由于缺少根基,只能是空中楼阁。获得幸福感的客观条件是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包括获得生存、安全、自由、健康等条件。人,必须先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在生命体存在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去获取“幸福”,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相辅相成的。幸福就是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得到的精神快乐。物质和精神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割裂的。物质是精神的基石,而精神又是物质的外化。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首先是最崇高的理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理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马克思也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由此可见,物质需要的尽可能满足是实现幸福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实际上,因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精神幸福则为人类所独享。物质幸福是初级、短暂、浅层次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持久、永恒、高级的。西方古代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圣的灵魂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1
1、幸福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感受的辩证统一
幸福既是一种人生状态,需要客观条件。幸福也是一种主体感受,需要调整心态。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全面的正确的幸福观。
2、幸福是自觉选择和实践创造的辩证统一
幸福需要客观条件,因而幸福需要选择和创造。人类的发展史也是选择道路、追求幸福的奋斗史
3、获得幸福的重要方法
获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学会“三乐”:
自得其乐(侧重创造幸福),
知足常乐(侧重平衡幸福),
助人为乐(侧重传递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