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应如何保护华南虎

华南虎是濒危的野生动物,如何保护是现在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能不能就今后我国是如何开展对华南虎的保护工程的.最好多提供点资料.4000字左右吧!
谢谢了.

关于老虎,人们能看到或想到的就是动物园里的懒懒的老虎,以及中国的武松打虎的故事。随着人类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领域,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远。苏州动物园高级兽医师黄恭情向记者讲述了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华南虎的故事。

据黄老师介绍,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后逐步向南发展,进入我国后在地域上分化为向西、向南两大主流。向西的一支,通过蒙古,从我国的内蒙、新疆等省份传入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向南发展的一支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朝鲜半岛,直达朝鲜南部;一个分支通过华北、华中、华南,进入中南半岛。到这里后又分成两股。一股继续向南,沿马来半岛南下,渡过狭窄的海峡,分别登上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岛。另一股则向西,通过缅甸、孟加拉而进入印度,直抵印度半岛南端。

由于人为的因素,里海虎、巴厘虎、爪哇虎等种类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70年代、80年代灭绝。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华南虎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谈起野生华南虎的生存现状,黄老师说,“据推测,华南虎原来的栖息地范围很广,以前有几十万头,或者至少是十几万头,数量还是相当多的。这种虎曾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区——东起浙江、福建,西至青海、四川,北至秦岭、黄河,南至广东、广西等省,都可见到它矫健的身姿”,黄恭情的语气开始沉重起来:“遗憾的是,现在,野生华南虎仅30-50只!”

寻找野生华南虎

“为保护拯救这个具有潜在灭绝危险的大型食肉动物,必须建立足够的自然保护区。湖南北部的壶瓶山和福建西北的梅花山是目前仅存的两处具有合适面积并有种群繁殖能力的华南虎保护区。”几年前,美国爱达荷大学动物研究所卡尔·科勒教授在壶瓶山考察后写道。

关于当时的考察问题,黄恭情回忆道:1990年,中国专家、联合国专家等联合在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四地进行调查,花了很长的时间,却看不到一只华南虎。仅仅看到华南虎的粪便、脚印、毛发等。据推测,在这四地,这么大的面积,华南虎才有20-30头,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物种迟早都会枯竭的。1992年,华南虎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当时,中国的动物园仅有30多头华南虎。生物学上有一种规定:自然界的物种若低于1000头的话,它就属于濒危物种。就是大熊猫的数目,在自然界里,还多于1000头,所以它属于一级保护动物,而不是濒危物种。

华南虎是如何发现的呢?记者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邓学建。邓教授介绍说:“湖南很早就有关于老虎的记载。在今天,当地居民仍然能讲出许多与华南虎相关的动人故事。华南虎在当地俗称为“烂草黄”或“扁担花”,因为它体色桔黄且艳丽,身上有多道黑色较宽横纹,体侧还有两道横纹上下相连成菱形。据当地居民说,有一对兄弟上山时曾看到过这种虎。为此,我们曾做过调查,没有得到证实。再之后,湖南的石门县的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又发现了华南虎的足迹。我们就去拓膜,回来研究。2000年1月11日当地人打来电话说发现了老虎。我们那时候刚好在山上,接到电话后便开始寻找华南虎。那天山上满是雪,我们在山林里走着,一直走了4个多小时。直到——

谈到这儿,邓学建有些激动了:“在现场,我们发现了足迹。当时的环境比较特殊。那是一个废弃的稻田。田地比较平,由于南方的地面温度比较高,地面没有完全结冰,还有泉水在流动着。我们在泉水边上发现有几个非常明显的足迹,挺清楚的。我们把水抽完之后,倒上膜,进行了测量。”

接着,邓学建加重了语气:“那真的就是华南虎的足迹!这一发现为湖南省存在野生华南虎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根据一般的知识,老虎的脚印是梅花形的,它的足迹长17-18厘米。一般的猫科动物不会有那么大的脚印。它的足迹形状与豹子、羊的足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通常采取排除法来确定。猫科动物,特别是大型的猫科动物,一般指的就是豹子和老虎。这样,通过分辨它们的脚印,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动物区别开来。

至于如何保护这个地区的华南虎问题,邓学建介绍说:“后来,开了几次会,定下了几个点。湖南就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壶瓶山还是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壶瓶山矗立于长江中游地区、湖南省石门与湖北省鹤峰、五峰三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为2098.76米,是湖南省的最高峰。它受地球第三纪海浸和第四纪冰川运动影响较小,从而成为中南地区陆生生物一个理想的‘避难所’”。

壶瓶山供野兽吃的食物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老虎喜欢的食物。比如野猪、毛冠鹿之类的。而且数量还比较大。现在,就是要在这些地方配上一些设备拍下动物的照片,这样才能真正令人信服,确定这个地方的确存在着华南虎。一次,摄像机拍下了留在雪地上的老虎从摄像机的背后跑过的痕迹。原来,猎物首先跑过去了,摄像机捕捉住这个东西,于是就把它拍下来了。由于摄像机上安有闪光灯,这么一闪,老虎就很忌讳这个地方。以后,它就尽量离安有摄像机设备的地方远远的。

“关键还是设备太少,若是设备很多的话,无论老虎跑到哪里,设备都可以把它拍到。”邓学建带着遗憾的口气说道。

老虎吃人真相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因为老虎危害着人类和其家畜的生存,人们一般就把老虎当成害虫。能够与虎搏斗、杀死老虎的人被称为打虎英雄。最典型的就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那么,老虎为什么会吃人呢?邓学建向记者解开了老虎吃人的真相。

“事实上,老虎吃人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关于老虎吃人方面的报道很多,100只老虎,仅有一只老虎才吃人。但是一旦有人被老虎咬了,这件事情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的,老虎就“臭名远扬”了。

“老虎还是很胆小的。老虎的天性是怕人的。”华南虎多喜欢夜间活动,嗅觉发达,若人虎相遇,华南虎会率先隐去,一等人离去,虎立即奔逃,故有“人有三分怕虎,虎却七分怕人”之说。

既然老虎那么胆小,为何它还吃人呢?一是食物太少,一些年老体弱的老虎很难再捕捉到食物了。另外,一个原因是老虎受伤了。受伤和年老的后果使虎不能再正常猎食野牲,最后迫于饥饿,只得铤而走险,竟然攻击一向畏惧的大敌——人。所以,一般地,它只会捕杀一些家禽什么的。若去捕人,它还是冒着风险的。老虎第一次捕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把人扑倒了,然后赶紧跑走。虎咬死人后,一般是将尸体转移到比较安全、比较隐蔽的地方,慢慢地吃。

邓学建一语道破老虎吃人的本质:“若是老虎一旦开了吃人的戒,这种吃人的事情就会连续不断的发生。”这样,这种老虎就会被称之为“杀人虎”。由此人们以为它们就是专门攻击人的。

在江西发生的老虎吃人事件,大致是这个样子的:两个人晚上在公路上走,其中的一个人去了路边的野地里去解手什么的,据专家分析那个地方正是老虎经常出没的地带,老虎刚刚从野地里爬出来,突然看到一个人在那个地方,也是吓得不轻。于是老虎猛击一掌,并没有咬他。可就是这么一掌,力气也是很大的。东北虎咬人,事实上也就是咬了一口,然后就是迅速地跑掉。

中国苏州华南虎培育基地

由于几十年来,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比如实体的图片或录相,表明华南虎在这些区域的确实存在。海外不少动物专家悲观地认为:生活了百万年的华南虎在地球上已不复存在了。但是,经中外专家的多年来反复调查,在以上地区发现了老虎足印、挂爪痕和虎粪等。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题为“挣扎求存的老虎”的年度物种报告中保留地写道:“但中国的专家相信,现时仍有20只到30只华南虎生存着。”

据专家介绍,华南虎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异地保护两种方法。就地保护指的是自然保护区,异地保护指的是野生动物园。

谈起自己的养虎事业和苏州华南虎的培育基地,黄恭情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在苏州的蠡岛上,中国华南虎的培育基地就是设在这里。占地4公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环境优美,还配有空调等设备。我们还备有一支技术队伍。一天24小时值班照顾,进行监控。”

据黄老师介绍,苏州从1983年开始,就设立了培育基地。现在,共有75头华南虎。中国的最长命的老虎,年龄是22岁。动物园里的老虎一般就是15岁-20岁左右。自然界的老虎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5岁。

关于华南虎的野生能力恢复问题,黄恭情认为:这些华南虎的恢复野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快的。小老虎出生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吃小狗、兔子之类的。

福建梅花山:启动保护华南虎的工程

除了苏州的中国华南虎的培育基地,保护华南虎的工程还有福建梅花山基地。1990年,国家林业局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在闽、粤、赣、湘4省对华南虎资源进行调查后,专家们认为梅花山是“华南虎现存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梅花山华南虎园地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50米,总面积7500亩。梅花山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带有670 平方公里的天然阔叶林、草坡、灌丛,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为华南虎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整个拯救工程分三个阶段”黄恭情向记者介绍了梅花山工程的基本情况。第一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开始繁殖阶段。第二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野化豢养基地,半野化阶段。选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大山、山洞,四周被包围起来。这里有着正常的食物链、水源。华南虎可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活。第三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就是把围墙推开,让华南虎回归大自然。待其繁殖到20只以后,拟将放养的范围扩大到1000亩,让华南虎在更广阔的山林里生息,进一步恢复其野性。当其野性十足时,就放虎归山。为了使真正的华南虎生生不息,必须把笼中虎放到大自然中去,进而“放虎归山”,让其招引野生华南虎,并与之共同繁殖后代。

福建梅花山保护区率先启动的华南虎拯救工程已经初显成效。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建立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和野化豢养基地,逐步恢复华南虎的野外生存及繁殖能力,并将其放归大自然,从而壮大野生华南虎种群,增加野生华南虎数量,使华南虎在中华大地上永续繁衍。

两位专家一致表示:人类要维持生命系统的平衡。要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开采资源,一定要有限制,不要过分。动物的命运,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好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人的自身生存。

参考资料:http://it.sohu.com/57/12/article214311257.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