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抗生素都有哪些

兽用抗生素都有哪些啊 都有什作用啊 什么类的 怎么配伍 世界十大兽用抗生素是哪十大啊 写细点 谢谢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兽用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及主要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①青霉素类
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起杀菌作用,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临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钩端螺旋体、放线菌引起的疾病。如青霉素G(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安比西林)、羟氨卞青霉素(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卡比西林)等。
②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
也是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③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快速抑菌作用,有些在高浓度下也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大多数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等感染。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也有良好作用。适用于中轻度感染,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常用的有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④林可胺(洁霉素)类
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类相似,有林可霉素(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克林达霉素)等。
⑤其他
杆菌肽、新生霉素、那西肽、恩拉霉素。
(2)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①氨基糖苷类
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本类抗生素化学性质稳定,抗菌谱广。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艮他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大观霉素、奇霉素、奇放线菌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维他霉素、维生霉素)、安普霉素。
②多黏菌素类
是一类具有多肽结构的化学物质。包括多黏菌素和杆菌肽。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效。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毒性较大。常用的有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黏菌素、抗敌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犊牛和仔猪的肠炎、下痢等,局部可用于治疗创面、眼、耳、鼻部的感染等。
(3)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极广,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有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①四环素类
土霉素(氧四环素)、四环素、金霉素(氯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还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
②氯霉素类
甲砜霉素(硫霉素)、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③多肽类
此类抗生素吸收差、排泄快、无残留、毒性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属于此类抗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硫肽霉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4)主要作用于支原体的抗生素
泰牧霉素(泰妙灵、支原净)、泰乐菌素(泰农)、北里霉素(柱晶白霉素、吉他霉素)。
(5)合成抗菌药物
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
①氟奎诺酮类
诺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罗美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氟秦酸、奥复欣)、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氟哌酸)、沙拉沙星(福乐星)、达诺沙星(丹乐星、达氟沙星、单诺沙星)、马波沙星(麻波沙星)。
②磺胺类
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抗菌谱广,但不良反应较多。常用的有磺胺嘧啶(SD)、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唑(SMZ)、柳氮磺吡啶(SASP)等。
③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替硝唑。此外,还有喹乙醇、痢菌净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2
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
半合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苄星青霉素等
全合成: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
广谱( broad spectrum ):对多数细菌,甚至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氨基糖苷类(链霉素除外)、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
窄谱( narrow spectrum ):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异烟肼(结核杆菌)。
抗浅部真菌感染药: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即全身性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氯康唑、氟胞嘧啶。

病原 疾病 选用药物
G+菌 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气肿疽、牛放线菌病、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第一代头孢类、林可霉素
G-菌
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泌尿道炎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耐青霉素G金葡菌 呼吸道感染、败血症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
绿脓杆菌 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肺炎 庆大霉素、多黏菌素
支原体 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病 恩诺沙星、红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支原体+大肠杆菌 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大观霉素

系统感染 选用药物 原因
消化道 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磺胺脒等 消化道不易吸收,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
泌尿道
青霉素类、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以原形从尿液排出
呼吸道 达氟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 易吸收,选择性分布于肺组织
用药剂量:大剂量-初次用药、急性或严重感染;减少剂量-肝肾功能不良 疗程:杀菌药2~3天;抑菌药3~5天 给药途径:严重感染-注射给药;一般感染-内服给药 不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二重感染、损伤免疫、肝肾功能障碍、残留、耐药性等
联合用药的指征:
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病因未明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必须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性和机理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组合。
分类(活性强弱及作用特性)
Ⅰ类(速效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Ⅱ类(慢效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喹诺酮类。
Ⅲ类(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类(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药效学相互作用
Ⅰ类+Ⅱ类:协同(增强)。
Ⅰ类+Ⅲ类:拮抗(可能)。
Ⅰ类+Ⅳ类:无明显影响。
Ⅱ类+ Ⅲ类:协同(增强或相加)
其他类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