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兴盛了几年?衰落了几年?一共呢?

介绍与年份

明朝历时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清兵入关,陆续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扩展资料

由盛转衰

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皇太后去世后王振大肆揽权。

元老重臣“三杨”死后,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英宗对他信任有加。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盛,经常寇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大军离京师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

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年号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

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夺门之变与石曹之乱

1450年,也先释放英宗。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重华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俨然有夺正之态,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盟,欲拥戴英宗复辟。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顺。他们贬明代宗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及大学士王文,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任命李贤等贤臣治国。

1464年英宗驾崩,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宪宗为于谦平反,恢复代宗帝号,时人多称快,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宛若明君之资。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

但其本人口吃内向,因此很少廷见大臣,宠爱亦妻亦母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造成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才全被裁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明朝的疆域,被后人称作远迈汉唐,其实就是超过汉朝和唐朝的意思。明朝最强盛的时候,东抵库页岛。整个东北地区加上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威都是明的领土。海参威现在还有一个石碑记载着明朝在这里设立努尔干都司。 西达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差不多在哈密的地方。 南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这样的疆域其实我觉得还无法和唐朝全盛时期相比。
明代帝王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共经历了276年(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三十一年(1398年)、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1399年)——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年)、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年)——十年(1435年)、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年)——十四年(1449年)、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年)——七年(1456年)、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年)——八年(1464年)、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年)——二十三年(1487年)、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年)——十八年(1505年)、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年)——十六年(1521年)、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1522年)——四十五年(1566年)、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年)——六年(1572年)、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年)——四十八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年)、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年)——七年(1627年)、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年)——十七年(1644年)。这当中共有十六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末代皇帝朱由检、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神宗朱翊钧以及仅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光宗朱常洛。

说到明朝的强盛和衰落则是有的一提得。因为明朝一直以来没有唐朝长达140的全盛发展期,却也没有唐朝后半程的衰败和割据。明没有彻底解决北方的游牧民族骚扰,国内小的内乱也不断。却一直没有大的祸乱。有延续比较持续的大部分和平时期。总的来说,明朝的繁荣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1368年-1449年经历了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和正统约80年。这个时期从洪武建国的恢复、建文的发展、永乐的强盛一直到及仁宣之治,可谓万国来朝。从永乐皇帝的5伐漠北、兵取安南(越南),郑和下西洋,到洪熙、宣德的承平治理都是真的可以同汉唐媲美的繁华盛世。而这一时期,也是明朝特有的“内阁”制度的开创时期。
然而到了正统(明英宗)时期,随着三杨的故去和对宦官的宠幸,明朝日益腐败、社会也日趋混乱。终于发生了正统14年的那场土木堡之变。这次战争中,皇帝被俘、明朝主力全失,差一点赴了北宋的后尘。幸好有于谦为代表的忠臣立主坚守,顶住了瓦剌的要挟和进攻,在北京保卫战中打退了敌军才保住大明江山。即便如此,明朝也从15世纪前半期的辉煌之中没落沉寂了下来。军事上自保、政治上没有以前的清明。但整个社会却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那就是市民经济的萌芽阶段。

1488年,明朝孝宗皇帝即位,年号弘治。他力革政弊,任用贤良,使得已经衰败的明朝再次兴盛起来,史称“弘治中兴”。这个时代也可谓盛世,可惜比较短暂只有18年。接下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比较荒淫前期又宠幸宦官和奸臣,朝政再次进入比较晦暗的时期,还好当时有名臣李东阳、杨一清和杨廷和等人才使得国家没有濒临灭亡。其后由于正德皇帝年轻驾崩无子,由堂弟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这个人聪颖过人且在位的前10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然而由于信奉道教和不信任大臣,使得明朝丧失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且由于后期任用奸臣严嵩,造成了社会混乱政治黑暗20余年。
1566年,嘉靖帝崩。隆庆即位,他在位六年表现平庸,但是因为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辅佐,国家再一次回到正轨上来。是隆万大改革的开端。尤其是1573年万历皇帝即位之后,由于任用首辅张居正改革,令明朝再次进入全盛时期。万历元年至万历十年被称作“万历中兴”,这一时期的明朝财政充裕,超过了明朝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军事上任用了谭伦、戚继光、李成梁等猛将,国境也相当安宁。但是好景不长,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年)故去之后,皇帝开始了对张的清算。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后,明神宗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不上朝。再加上万历20年前后的三次大的战征结束之后(即平宁夏勃拜、西南杨应龙以及援朝抗倭的万历三大征)。虽然都胜利了但耗费了大量财政,使得万历中兴气象全失。 而同一时期,由于爆发了关于立储的“争国本”事件,多名内阁成员辞职或被罢黜,让万历皇帝无心于朝政。大量官员得不到任命和提拔,再加上辽东地区李成梁对女真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放纵,最终酿成大祸患。 此一时期,明朝政局已经几近瘫痪(民间却十分繁荣),而东北的努尔哈赤起兵叛明。1616年称后金天命汗,1619年萨尔浒全歼明军五路围攻。接下来几年间取辽阳、沈阳等地。给明朝内地带来了巨大的边境威胁。明朝宫闱之中,万历驾崩,后任者泰昌皇帝一个月之后也死了。
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这个人酷爱木匠活,自己不理朝政还用魏忠贤祸乱朝纲,最终天启的七年时间把明朝送上了不归路。 后来的崇祯皇帝虽然勤政爱民却无法改变党争、天灾以及西北和东北变乱的局面。崇祯的17年也是大明王朝作为统一政权而存在的最后17年,这期间有过对西北农民军的全面胜利,有过对东北后金(后来的清朝)的短暂平息,然而一切积重难返无法挽回。最终让明王朝在1644年春覆亡了。

明朝有着中原王朝少有的自始至终的刚硬。我们知道,汉朝有过和亲、两宋有过岁币。明朝却始终没有给侵略者送过礼送过女人,即便是皇帝被俘虏了也能够战斗到底。这确实是事实,是刻个可敬的。但是有的时候明朝君臣沉陷在这种光环之下,不能够审时度势地徐图缓进,丧失了一次次反败为胜的机会。举例说,明末崇祯年间,清朝并没有拿下中原的能力和想法。而明朝在面对两线作战的时期也有了集中兵力安内之后再攘外的策略。但是这些个想法暴露之后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他们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却很不识时务。而皇帝也没有坚定的意志,反而有一次处死了谈判代表以掩盖自己谈判的意图,这确实有点自欺欺人了。但是,值得可敬的是明朝确实有一种骨气,一种决战到底的决心。而明朝的军队,自建国到灭亡都有很强的战斗力(明末的天雄军、秦兵、洪兵、关宁铁骑、左良玉、秦良玉的部队)这是很难得了。相比后面清朝的丧权辱国,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无论其强盛衰败,无论其辉煌屈辱,虽是过去,却值得深思。 不是吗? 明朝清朝所共同的地方,都是“一己”的天下,都是某个皇帝以及其家族势力的天下,人民从根本上说都幸福不到哪去。然而,毕竟还是有不同的。举个例子,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忠良,苏州一个官员被押解进京。由于此人仗义爱民,百姓纷纷解囊相助,让带他走的东厂不要迫害此人。而在东厂走狗的威逼和辱骂之后,苏州市民群情激奋,打死了其中的几个官员。还有,在明代,官员纷纷以勇猛直谏为荣,以苟全顺命为耻。谁要因为直言而被皇帝打了板子流放判刑,是一种光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3
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644年顺治帝统一明末三案、魏忠贤专权、李自成起义都导致了明朝的衰落。 神宗的腐败招致追问

介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