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家园合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如题所述

发挥家园互动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过活动的表象,深层次的思索,我们总觉得离《纲要》提倡的平等、合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幼儿园用大量的精力筹备活动,家长忙碌的参加,表面上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是多了,实质上,从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家园合作的意义也消失了,就更谈不上什么互动了。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真正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家长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一、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

(1)当好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

教师只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因此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做精心地准备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彼此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双方也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2)尊重家长,获取家长的信任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与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新生入园是博取家长信任的关键期。孩子初入园,家长们由于对教师缺乏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防卫心理。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教师交流,从老师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机会“以微笑面对家长,用抚摸迎接孩子”,每天对每一个家长送上一个甜美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抚摸,蹲下来和孩子问声好,让家长接收到这样的讯息: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欢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长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础,家长朋友们也就愿意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了。

(3)为家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农村许多家庭成员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园安排老师值早晚班;有的家长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弄早饭给孩子吃,就上街买两个包子打发孩子,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还特意为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安排早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质上想家长之想,解决家长之困难外,我们的教师还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善于运用每一个家长的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经验调节,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运用到家长工作领域中,我们觉得:“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影响沟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已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只有了解了家长的经验,老师才能谈家长想谈,解家长所需,有共同的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育儿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一个班,几十个家长,实际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经验介绍书,这些经验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一个家长的经验,还要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例子充分引用和开发,把成功的经验推广,用失败的教训反思。同时,根据育儿观、子女情况、文化素质等情况,将家长有机结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沟通中,让他们发现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子观,避免了

教师直接指出时因对立性而带来的磨擦和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中班幼儿牛牛吃饭磨蹭,东张西望,有的时候还借口跑来跑去,玩一会儿吃一口甚至还要人喂的不良习惯,但他思维敏捷,发言大胆,想像力极为丰富;而文文小朋友能安静吃饭,上课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她胆子很小,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和家长曾多方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彼此束手无策。后来,在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后就相互取经,以子女带动子女,家长感染家长,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

(1)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一直以来,环境布置都是老师们的事,为了环境的优美、舒适,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这些都只能作为观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墙饰逐步走向由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的模式,环境摆设也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结合幼儿实际,有了动的空间,改变了墙饰纯装饰的功能和环境纯摆设的弊端,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焕发了新的生机。由此,我们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环境布置中引入家长资源,以达到促进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a、活动区的布置

我们幼儿园很重视活动区的布置,每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大的框架有了,小的玩具材料总是远远不够幼儿玩耍。为此,每学期在创设班级各活动区时,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策划和准备。家长们带着孩子,为植物角种上了葱、蒜、芋艿、土豆、秧草等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植物;在动物角饲养了泥鳅、鱼、鸡、鸭、兔等;在“娃娃家”,投入了家里用完的空瓶,如洗发精、沐浴乳、洗面奶、护肤品、爽身粉、花露水等等;而职业是医生的家长则为角色游戏“医院”的创设出力不少,像一次性医疗用品:帽子、口罩、针筒、点滴管、棉花、棉签,还亲自为孩子们作示范,其他的家长又从家中搜集各种空药盒、药瓶,丰富了“医院”的操作材料,为孩子们充分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准备的局限,同时,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节假日时,动植物没人照顾,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将它们搬回家照看;“娃娃家”、“医院”的材料坏了、少了,家长会很自然的去修理、补充,就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样。

b、节日装饰

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和教学往往需要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因此,每到过节,幼儿园都会进行环境布置。特别是“六一

”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有情可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总是热闹又鲜艳,但教师们往往布置了幼儿园大环境,忽略了教室小环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请家长来园,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由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一起准备操作材料,制作装饰品,把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其间,家长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亲手操作,把教室装扮得隆重而又热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形于色,套用家长的话:“今年的儿童节,不光是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快乐。”教室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专有的,也是爸爸妈妈的。

环境的创设不同于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提供材料方面,家长比教师更有优势,也能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保护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环境创设中引入家长资源是可行的,它打破了班级工作的封闭性,打开了家长心防,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开辟了家园合作新途径。

(2)参与活动准备

在以上活动的铺垫下,由于教师亲切、诚恳的态度和几次轻松自如的活动,家长的顾虑少了,合作的愿望和热情高了,态度积极了。于是,我们进一步将家长的参与深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活动做准备。

a、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孩子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获得感性知识。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活动很容易机械和说教。因此,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是很重要的。如认识“春天”,单凭一个教学活动,或者系列活动在幼儿园都有局限性,而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整理、提升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范畴。再如“中秋节”系列活动之一“月亮的变化”,如果没有家长的

配合,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能真正接触和观察到月亮的变化,教学也就没有了经验依托。

b、材料上的准备

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

要让儿童、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3
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各项发展,使教育成果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