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母的辩证混淆的原因和方法?

如题所述

因为字母比较多发音也比较相似所以很有可能会混淆但是呢是很好区分的主要是表示声音的。比如说发音开头的字头一个字母那一定是声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4
那就看拼音是谁在前,谁在后了,声母在前,韵母在后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5
一、声母的辨正。由于各地方言的声母同普通话声母不尽相同,为了帮助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需要分辨以下几组声母:
1、zh ch sh、z c s和j q x三组音的分辨。普通话里有舌尖后音zh、ch、sh,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有的方言中没有zh、ch、sh,所以常把zh、ch、sh混读成z、c、s或j、q、x,也常把z、c、s读成j、q、x。这三套声母的区别主要在发音部位上,因此,掌握发音部位是学习这三套声母的发音关键。
2、分清n和l。在普通话里,n和l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音。这两个音在发音方法上克服阻碍的方式不同,n是鼻音,l是边音,因此,“女和旅、泥和梨、男和蓝”等字音是绝不会混同的。但在有的方言里n和l不分,例如把“旅客”读作“女客”、“无奈”读作“无赖”。要分清n和l,除了要在发音方法上注意纠正以外,还必须弄清并记住常用字中哪些字音的声母是n,哪些是l。
3、分清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有的方言中声母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跟普通话不完全对应,因此说普通话时常出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混读的毛病,普通话里部分应该读b、d、g等不送气音声母的字,在方言里读成送气音。反之,普通话里部分应该p、t、k等送气音声母的字,在方言里却读成了不送气音,把“贷方”读成“太方”、“沟通”读成“抠通”、“注意”读成“醋意”。在学习普通话时,应首先练好送气音声母的发音,再逐步记住哪些字是读送气音声母,继而掌握好送气音声母字的读音。
二、韵母的辨正。
1、不要把e念成o、ê、a。有的方言中没有韵母e。普通话中部分e韵母字,在有的方言区念成o或ê。这些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时,要注意纠正方音对普通话e韵母字的影响。
2、别把韵母u念成ü、o。有人容易受方音影响把普通话中的部分u韵母字念作ü或o,造成“儒家”念成“渔家”、“长处”念成“常去”、“初中”念成“搓中”的错读,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要注意分辩。
3、分辨鼻韵母,特别是前鼻音韵尾n和后鼻韵尾ng。n和ng在普通话里是两个发音部位完全不同的浊鼻辅音,它们分别与不同的元音复合成8个前鼻音韵母和8个后鼻音韵母,在普通话里区分得十分清楚。但在有的方言区则有混同的情况或是把韵尾n念成韵尾ng,或是把韵尾ng读作韵尾n。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消除方音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