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子女大学毕业后,为何不愿意回油田企业做劳务派遣员工了?

如题所述

油田职工的子女宁愿去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油田做劳务派遣制员工了。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油田的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制员工薪酬福利差距巨大。

油田招聘正式职工名额越来越少,基本上只在管理和技术岗位招聘主体专业(即:与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直接相关的对口专业),其他岗位尤其是采油、作业、钻井等一线技能操作岗位(俗称工人岗位)基本只招劳务派遣制员工和业务外包制员工,不是油田的正式合同制员工,社会地位、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差距很大,薪酬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福利待遇都没有,个人的晋升成长也非常难。

第二,油田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大面积使用工资很低的劳务派遣制员工。

2000年之后,很多油田进入高含水、高成本阶段,“完全成本”越来越高,在国际油价低迷的时候,成本与价格是倒挂的,也就是说油田是亏损的。由于油田开采具有特殊性(油田易开难关),导致生产作业成本是刚性的(不能停井),只能在人工成本上想办法降本。职工工资本来就不高,降薪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只能减员增效。减员增效很难操作,于是就在员工增量上做文章。正式员工的招聘名额越来越少,一线操作岗位基本都实行劳务派遣制了。劳务工的工资低,且不进入工资总额,操作余地很大,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上升。

第三,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差。

油田大幅度减少正式工招聘后,只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少量招聘本科以上且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大量的油田子女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回油田就业(安置)的压力巨大。那些年,非主体专业的油田子女只能去油田一线、后勤单位、改制企业当劳务派遣制员工。虽然当时的月薪比较低,但是油田的福利也是给他们的,比如,油田内部政策房也分配给劳务工,所以,很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油田子女纷纷回油田当劳务工。在采油一线,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在拔草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些年,生活成本在提高,油田福利在变差,油田子女也不愿意回油田就业了。

第四,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油田工作环境的差距巨大。

油田企业一般都地处偏僻、荒凉的地区,远离城区,居住、教育、医疗条件非常差。尤其是采油一线岗位,更是位于荒原滩涂之上,年轻人长年驻扎在这里,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孤独寂寞冷,人都会变傻的。多年前,油田实行“先生产后生活”,在生产区盖了大量的居民楼,当年还是惹人羡慕的。如今,油田职工纷纷把家搬到县城区了,这些职工生活小区,成百上千的楼房早已荒芜一片,成为大片大片的鬼区。油田一线员工,每天要坐车通勤去上班,时间成本越来越大,年轻人已经不喜欢这种工作模式了。

第五,劳务派遣制员工缺乏成长晋升通道。

年轻人尤其是具有本科学历的应届生,已经不愿意接受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了。劳务派遣模式是舶来品,符合西方人那种“不要身份、随时就走、四处安家”的职业文化,但是严重不符合国情和文化。国人不喜欢这种被人另眼相看的身份歧视和待遇歧视,干同样的工作,你是正式工,月薪8000元,我是劳务工,月薪3000元,而且,你可以不断成长晋升,而我只能被钉在原地不能成长,造成了同工不同酬、发展不平衡等许多矛盾。因此说,劳务派遣制度和业务外包制度,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用工模式,理应取消,让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6
因为他们觉得在家工作很辛苦,而且很多人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所以更愿意在外面工作。
第2个回答  2022-03-26
这些子女受到了高等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的规划,想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第3个回答  2022-03-26
因为这样的工作,他们深深的知道是怎样的特别的辛苦,而且他们的家境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不错的,不愿意再从事这样的劳动。
第4个回答  2022-03-26
一旦回到了企业中做劳务派遣员工,那么就会将自己派往一些非常偏僻的地区,并且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待遇还不是特别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