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读物——《论人的成长》学习总结

如题所述

2019年3月3日-24日,历时21天的烧脑学习。21天的时间可以养成一个全新的习惯,我用它来学了一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书。讲真的,读研时期买过很多心理学读物,虽说自己也发表过几篇省级心理学类论文,算是半个“心理学专业学者”,但对于之前的书从来没有像《论人的成长》这本书学的深刻与通透,烧脑并享受着从自我的暴露与开放中成长。那现在就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吧!

作者为卡尔•罗杰斯,本书包含十五个章节,总计310页,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在回顾自己个人经历的同时,指出了他认为个人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另外,他还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本书是一本精典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大师著作,对每位读者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卡尔·罗杰斯 (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他曾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也曾担任临床和变态心理学分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这个“孤独到极致的典型案例”的悲剧源于当时的心理治疗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有的治疗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分析师,甚至父母)都没有把艾伦当做 “一个人” ,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来看待。这种严重的失误之所让当时的罗杰斯和现在的我们产生“愤恨”,是因为如果当时的艾伦能够接受人本主义疗法,那结果他一定能得到帮助。而其实现代人的孤独感是一种完全与自我的感受脱节的状态,放弃了自我真实体验去迎合外在的评价,是一种不自信的、轻视自己的、怀疑自己的存在方式,这种不忠于自己的深层感受,使真实的自我分离以及深层自我和他人产生疏离感。所以,要想成为自己,值得付出巨大代价。

内在的自我、深藏的自我是没人会喜欢,这种感受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自然反应与真实感受的责备与禁止。因此,我们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不被自己所信任,而选择做那个“应该成为的人”,自我束缚感让自己觉得他人喜欢自己,反而真正的孤立了他人。而打破的方式, 就是走出来,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从人群中感受那些给你鼓励和支撑的力量,真正的 打开自己进行感受 。

许多时候,我们能够澄清自己正探索却又无法言明的想法、概念或感受。而 “成为人” 的目标是感受的能力——高兴、沮丧、感动、悲伤、生气勃勃,无须否定任何感受,能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审视自己时不再试图理智地对待 空洞 ,而是开始往里面填充原本没有的内容,当这个空洞被体验与感受所填满时,成为一个人,多么美好,多么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戴上一个又一个“面具”,为了迎合他人的看法,亦或是为了快速融入到社群中,我们 掩盖了真实的自我,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开始迷失自己 。我们之所以戴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我想,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当真实的自我被否认时,就会展现与真实自我不同的自我。我们常常将他人(如父母、家人、社会等)的意图替代成自己的体验,认同其他人的价值观高于自我价值观,或者说,我们不够真正的认可自我。只有 信任自我感受,决定自身体验的价值 ,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改变与成长的过程。

我们总是生活在 “不要”、“应该” 的声音里,被 “对不对”、“好不好”、“应不应该” 这些外部期待所掌控,慢慢地失去了机体的完整。不信任自我的感受,缺乏对感觉的信任,更找不到引领自己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心对自己的不满、不信任感来自于从小到大各种的外在评价,即使痛彻心扉的宣泄也会怀疑自己这样会不会被他人指点或不满。健康人格的塑造要 学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脑袋中不断出现的目标 ,你才能触及那个有关成长的真正问题。

这种关系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态度,是一种可以进行一致表达,不活在“专业面具”背后,无条件的接纳、积极关注,相信每个人都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状态。与自我关系的和谐,那么自我核心观念会更加积极、具有发展性,且他们能主动定向自我的行为,并自主寻找资源来推动自我发展。营造促进成长的氛围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一是 真诚、真实或一致性 ;二是 接纳、关心或重视 ;三是 移情性理解 。

与自己关系的处理是一切关系的基石,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与人相处就要营造一种 助益性关系 :一种舒适的、开放的、真诚透明的、无条件接纳的、共情理解的人际关系,可以适用任何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师生关系、医患关系、上下属关系等),这是每个人内心都向往的人际关系,保持充分的开放——先对自己、再对他人(换言之,先对个人,再对团体);勇于开拓自身乔哈里视窗中的未知区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再次,先接纳真实的自己,再去接纳不一样的他人或团体,坚持在尝试性的、灵活地作用他,做到内存于心。

当一个人被他人深深地理解过、看到过,特别是自己身上那股自己无法看到的潜力能够被看到与发现,那种体验犹如 一道阳光照进我的生命 里。它激发了人的内在动力与自信心,激励着新学习的产生。当你发现问题却无法快速适应并解决它时,无助、愤怒、期望——摸索中的、困惑的、高度情绪化的过程,这时大团体学习可以满足 “作为一个人的力量” ,让人们感觉到强壮有力、感觉到滋养,促使继续前进。刚开始可能是混乱的、荒唐的,渐渐地会察觉到自我的改变和成长,自我更新是时代的发展。我相信,会心团体的会是以后的一种趋势,我期望它能早点到来。

读罗杰斯博士展望未来部分——明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人,让我激动,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是体会到了极大的挑战与风险。因为改变是痛苦和不确定的。

它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能够让参与者自己选择 更自由、更丰富、自我导向性更强 的生活,能够在这个改变的世界中生活的人。可能是现在人只对工作和安全感感兴趣的对立面;是只对金钱和物质感冒的被动者的反面教材。他们可能放弃激烈的竞争、高薪的诱惑,更喜欢简单的新生活;他们可能是丢弃了他们组织的教条,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生活着;他们从几代人的消极被动进入到自信、积极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为 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找到了位置……

开放性。 这些人对世界是开放的——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对经验是开放的,对新的思想和概念是开放的。

对真实的渴望。 重视交流,虚伪、欺骗和含糊其辞。他们是开放的。比如,开放的对待他们的性关系,而不是过一种偷偷摸摸的或是双重的生活。

对科学技术的怀疑。 对被用来征服自然界和控制世界上的人们的科学技术存在着深刻地不信任感。而对被用于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时则是支持者。

对整体性的渴望。 不喜欢被严格划分的世界,他们为生活的整体性而努力(想法、感受、躯体能量、心灵能量、康复能量),所有都被整合在经验中。

对亲密的渴望。 他们寻求接近、亲密和分享目标的新形式。

过程中的人。 他们总是处在过程中,总是在改变。他们欢迎这种需要承担风险的存在方式,并且在面对改变的方式上极其活跃。

关爱。 这些人是有爱心的。真的需要时,他们会热心地向其他人提供帮助。

对自然的态度。 他们对自然有一种亲近和关爱。他们通过与自然力量和联合。而不是征服自然来获得乐趣。

反机构化。 反感任何高度结构化的、缺乏弹性的、官僚主义机构。

内在的权威。 们做自己的道德判断,甚至公开违反他们认为非正义的法律。

对物质的轻忽。 象征地位的金钱和物质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可以活得非常富足,但这对他们而言并无必要。

对灵性的渴望。 这些明天的人是追寻者。他们希望在生活中找到超越个人的方法和目标。在意识的改变状态下,他们会体验到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这是罗杰斯博士对明天的个人中心取向的展望。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会使我们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的发展。

1. 体验是最高的权威

2. 学会对个体生命的无比尊重

3. 信任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思考

4. 保持对经验的开放

5. 与自我关系的处理是一切关系的基石

6. 只有找到自己,才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7.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成长

8.认真倾听是对他人最大的理解

9.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0. 越实践,越相信

11. 在开放的状态中触及真实的自我

12. 我觉得我所需要的,就是我是谁

13. 人们在独立中迷失的太深

14. 美好的生活依赖于外部资源,但不取决于外部资源

15. 我们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我们社会的失败,而是由其成功造成的

16.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法

——写于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晚(办公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