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右倾”和“左倾”?

经常听到这样的名词,不是很理解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左派”与“右派”这一对名词诞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国巴士底狱被攻陷,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了政权。然而,由于阶级利益要求不同,革命阵营出现了分化。在1791年召开的立宪会议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和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一伙,只要求对旧制度作某些改革,反对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反对共和制;而代表第三等级下层的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等,由于不满意君主立宪的统治,要求将革命继续向前推进,由此形成了两派。当时,拥护革命措施的议员占据了议会左边的席位,反对继续革命的议员占据了右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这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进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当然,这样的区别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左派"、"右派"不尽是一回事。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0
“左”倾与右倾原出于“左”派与右派。“左”派与右派一般指政治上激进或保守的派别或政党,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激进派与保皇派。中国共产党是从俄国共产党那里引进“左”倾右倾概念的。1918年初,俄国共产党在是否签订对德合约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列宁提出的尽快同德国媾和的建议,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批评了他们的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善于估计力量的对比,不要在社会主义力量还薄弱、作战时机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时候同帝国主义者作战,便于他们反对社会主义。”1920年4—5月,列宁撰写了著名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在批判“左派”幼稚病时,对何谓“左”倾与右倾作了原则上的界定。提出:“右倾学理主义固执地只承认旧形式,而不顾新内容,结果破产了。左倾学理主义则固执地绝对否定某些旧形式,看不见新内容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为自己开辟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左”倾右倾的概念逐步引入党内。1925年1月,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中,认为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出现了“左倾或右倾的错误”。左倾的主要表现,是“主张继续做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反对加入国民党,甚至反对参加国民革命,以为这是和资产阶级妥协,使我们的党变成黄色。”;右倾的主要表现,是“忘了无产阶级的经济组织及党的工作”,“忘了民族运动中无产阶级的经济争斗”,“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
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
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参考资料:《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第6期
第2个回答  2008-02-20
1、在法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坐左边的都是创新派、坐右边的都是保守派。创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坏人、历史的罪人。后来我们党借用了这2个字,[右]就是守旧,[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扬的,例如[左翼]就是积极进去的意思,是褒扬的;但是,在我们党里,存在过分激进了的人,他们脱离现实的讲求激进,例如大跃进运动,这种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给[左]加一个引号写成[“左”],就是表示“过分激进”的意思,是跟[右倾]同等对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进,一般的激进是褒扬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坏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坏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显的贬义的
2、大纲解析:“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3、网友“左右对称 (不足为外人道) ”的说法
“左”和右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但是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人们一直以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实错了。不管是从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斗争历史看,“左”都不等于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这个才是真正的“左”。从国际上看,左与右的区别一般定义为左要求变革,比较激进,右一般不赞成变革,比较保守。最早区分左和右记得是在欧洲的历史上,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坐左边,主张维持现状保守的议员坐右边;这样开始区分左与右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左”的定义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右,是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称右倾保守主义。共产党的历史上,吃右的亏时候少,吃“左”的亏的时候多,换句话说,就是吃心急的亏的时候多。例如,历史上党内几次犯“左”的错误都是如此。人们会说,在党的历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条主义为标志吗?“左”的实质就是心急,冒险。至于教条主义还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教条主义有利于他们冒险主义的观点,他们就用教条,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一定利用教条。也可能表现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对在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与反动阶级进行决战,称这是极愚蠢的想法。这个在经典著作中是写明了的。王明、博古他们可曾听进去了?他们思想并不保守,都够“解放”的,胆子也够大的。他们在红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地要求红军去打省城,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要求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能说是“保守”、“僵化”吗?其实这两顶帽子倒是他们常常用来戴在毛泽东等人头上,作为“右倾”的标志的。所以后来就把“左”字打上引号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会给革命带来损失。在革命胜利以后,也有过犯“左”的错误的时候,就是说也有心急的时候。大跃进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说那些做法绝对不行。而是条件不具备。把当时条件还不具备,只能在将来做的事,提前来做了,这就是“左”。改革开放以后有没有“左”?也有。从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点、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例如大搞开发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市场换技术,牺牲一代XX以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只想在大城市里过舒适生活,不愿意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总觉得样样东西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太难了。总想一个早上就建成发达国家,总是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或者即使是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也是欲速则不达。邓小平讲,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很精辟。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81810510.html

第3个回答  2008-02-20
党内“左”倾与右倾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或者是落后于客观发展阶段,而是如何对待旧形式。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左”倾与右倾的表现形式并不同。这种表现形式的差异源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立足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来研究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新特点。
“左”倾、右倾,是在党的历史上和现时党内生活中都频繁出现的概念,似乎属于不需要辨析的常识。然而,何为“左”倾?何为右倾?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左”倾右倾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按照熟知的常识去解释,还不能给人以心悦诚服的回答。
“左”倾与右倾,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顽疾。
1、在法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坐左边的都是创新派、坐右边的都是保守派。创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坏人、历史的罪人。后来我们党借用了这2个字,[右]就是守旧,[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扬的,例如[左翼]就是积极进去的意思,是褒扬的;但是,在我们党里,存在过分激进了的人,他们脱离现实的讲求激进,例如大跃进运动,这种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给[左]加一个引号写成[“左”],就是表示“过分激进”的意思,是跟[右倾]同等对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进,一般的激进是褒扬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坏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坏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显的贬义的
2、大纲解析:“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3、网友“左右对称 (不足为外人道) ”的说法
“左”和右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但是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人们一直以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实错了。不管是从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斗争历史看,“左”都不等于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这个才是真正的“左”。从国际上看,左与右的区别一般定义为左要求变革,比较激进,右一般不赞成变革,比较保守。最早区分左和右记得是在欧洲的历史上,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坐左边,主张维持现状保守的议员坐右边;这样开始区分左与右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左”的定义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右,是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称右倾保守主义。共产党的历史上,吃右的亏时候少,吃“左”的亏的时候多,换句话说,就是吃心急的亏的时候多。例如,历史上党内几次犯“左”的错误都是如此。人们会说,在党的历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条主义为标志吗?“左”的实质就是心急,冒险。至于教条主义还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教条主义有利于他们冒险主义的观点,他们就用教条,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一定利用教条。也可能表现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对在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与反动阶级进行决战,称这是极愚蠢的想法。这个在经典著作中是写明了的。王明、博古他们可曾听进去了?他们思想并不保守,都够“解放”的,胆子也够大的。他们在红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地要求红军去打省城,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要求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能说是“保守”、“僵化”吗?其实这两顶帽子倒是他们常常用来戴在毛泽东等人头上,作为“右倾”的标志的。所以后来就把“左”字打上引号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会给革命带来损失。在革命胜利以后,也有过犯“左”的错误的时候,就是说也有心急的时候。大跃进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说那些做法绝对不行。而是条件不具备。把当时条件还不具备,只能在将来做的事,提前来做了,这就是“左”。改革开放以后有没有“左”?也有。从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点、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例如大搞开发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市场换技术,牺牲一代XX以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只想在大城市里过舒适生活,不愿意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总觉得样样东西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太难了。总想一个早上就建成发达国家,总是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或者即使是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也是欲速则不达。邓小平讲,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很精辟。
第4个回答  2008-02-20
右倾为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等``左倾则正好相反`坚决要打,一切以武装暴动为根本。

无论是右倾还是左倾`都不是正确的,偏激的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