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家的小说《活着》中徐家的复兴梦是什么样的呢?

如题所述

福贵还是少爷的时候,就有着“光宗耀祖”的梦,想通过赌博的方式把父亲年轻时输掉的一百多亩地赢回来,觉得自己的儿子会光耀祖宗;在破产之后,福贵还想着“徐家总有一天会重新发起来的”,但事实却是徐家一跌不振,家人接连死亡,达到断子绝孙的地步。徐家人为什么会相继死去?

《活着》描写了一连串的死亡,福贵的父亲被气死、福贵的母亲病死、儿子有庆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孩子失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因软骨病而死、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因吃豆子撑死,其中福贵的父亲、母亲和妻子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存在偶然。

这些人不是想死,都不曾寻死,都想活着,但却偏偏死了。从意识层面看,这些人死于意外,让人惋惜。意外的接连发生,导致徐家劳动力的丧失,徐家复兴梦落空。

从无意识角度看,徐家人为什么会接连死亡呢?我们先看看《活着》里的过失。过失行为,即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因为福贵的过失,徐家不但未复兴,直接破产,还气死了父亲;因为福贵的过失,徐家最后的希望——苦根被活活撑死;因为医院的过失,有庆抽血过多死亡,凤霞生孩子失血过多死亡;因为工地的过失,二喜被水泥板夹死。

这些死亡“有意离间社会背景因素,疏远人物性格因素,那么就有理由转向作家余华本人的自我趋向去寻求某种解答”,作家为什么需要连串的死亡?这些过失的背后,传递了什么信息?在精神分析中,过失行为是“由无意识导致的。

它们并非不可理喻的意外、巧合,而是无意识精神进程的结果。”作者让过失一而再地发生,并且是夺命的方式,表明了作者就是不想让这些人活下去,所以这些人在过失中死了。而这些人都是徐家复兴梦的重要力量,没有了这些人,徐家再难有以往的繁荣景象,只会悄悄地从历史上消失。

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曾经的地主阶级为何活着,是横在福贵面前的难题。余华在《一个地主的死》中也探讨了新老地主的选择与出路,但都难逃一死。福贵如果为物质而活,只能走向龙二被枪毙的命运。福贵也不敢再为物质财富而活。

因此福贵完全放弃了外出谋生、复兴徐家的可能,选择在农村、在温饱边缘挣扎,而后代的出现,令徐家复兴之梦燃起希望,“有庆念了两年书,到了十岁光景,家里日子算是好过一些了,那时候凤霞也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凤霞已经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眼看着徐家拼死拼活地要过好日子,但作者潜意识中不能让徐家复兴,不能让地主阶级再过上好日子,只能苟且,不苟且、则消失,所以有庆死了、凤霞死了、苦跟死了,连拼命挣钱还账的二喜也死了,“福贵的亲人不死光,余华是不会停的”。

小说中动物的命运也预示着徐家复兴之路的坎坷,有庆的羊被充公、被宰预示着徐家新一代复兴的失败;苦根一心想要买牛,结果因吃豆子被撑死,在买到牛之前徐家的最新一代已经夭折;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掉的老牛,也意味着复兴梦想的完全破灭。

福贵年轻时的梦想是为了光宗耀祖,却历经破产,再难恢复元气,徐家的复兴梦随着徐家人一个个地在意外、过失中死去,而变得虚无缥缈。作者无意识中不想让徐家复兴,不想让落魄了的地主阶级再过上好日子,让徐家的复兴梦死于腹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我觉得徐家的复兴梦的根源已经没有了,因为男主人公的亲人都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这部小说也让我们明白,人活着不是为了让我们与命运抗争,而是学会释然所有好的坏的都能够坦然接受,因为人的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
第2个回答  2022-07-02
家里面的生活变得更好,已经有了后代,可以帮助家里面更好的进行生活,生活的更加的幸福。
第3个回答  2022-07-02
后代的出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以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可以更好的养活家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