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平均工资对退休金影响很大吗?有什么依据呢?

如题所述

现区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社平工资水平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我认为,社平工资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依法核算及其待遇水平有直接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某一统筹省份,这个社平工资水平,它是本省总体工资收入高低的标志物与基准线,是计算与给付有关待遇水平唯一的政策依据使然。在客观社平工资作为参照系的条件下,无论是一个具体单位或某一位参保人员,他们实际的工资水平有高于此平均数的,也有低于这个平均基准线的,这些都很正常。但是,在核算给付退休与相关待遇时,都需坦然以此社平工资作为核算基础,这自然会以本人缴费指数的计算结果反映与体现出来。

在这里,全省平均工资水平是以指数1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具体参保人员的缴费指数,有大于1的,也必然有小于1的。但归根结底,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核定水平,是绝对受缴费指数所制约与影响的。

二.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上述分析与解读,说明在一统筹省份之内,全省实际的社平工资水平,反映和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民生福祉水平。但是,打开窗口说亮话,真正决定与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排它性因素, 是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水平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与视角,需要人们冷静面对与明晰思路:即对于广大在职与即将步入退休行列的人们来说,决定其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关键情况,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本省的平均工资水平作为参照系与标志物,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与关键作用的,还是本人排它性的那两条主体参数,这就是本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哪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究竟是如何影响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呢?

计发办法的设计与退休待遇核算的实践告诉我们:缴费基数是个人缴费水平的集中体现,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那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水平也就越高越多,这对于提高退休后初始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缴费年限是参保人员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展现与浓缩,缴费年限越长,个人累计储存额和基础养老金的核算结果就会越高越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9
是很大的依据,就是退休金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来定的,如果平均工资水平高,退休金也就会高,低的话,退休金也会低。
第2个回答  2022-05-19
对退休金影响比较大,因为我们的过渡养老金计算的时候分子就是社会平均工资,平均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
第3个回答  2022-05-19
社会平均工资和退休金是有一定的关系,退休金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来发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