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隋朝官制品级

如题所述

  三师、王、二大、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为第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开国郡公,为从一品。
  仪同三司,太子三师,特进,尚书令,骠骑、车骑将军,二将军加大者,在开国郡公下。卫将军,加大者,在太子太师上。四征将军,加大者,次卫大将军。左右光禄大夫,散郡公,开国县公,为第二品。
  尚书仆射,置二,左居右上。中书监,四镇,加大者,次四征。中、镇、抚军将军,三将军,武职罢任者为之。领军、加大者,在尚书令下。护军、翊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县公,开国县侯,为从二品。
  吏部尚书,四安将军,中领、护,太常、光禄、卫尉卿,太子三少,中书令,太子詹事,侍中,列曹尚书,四平将军,大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清都尹,三等上州刺史,左右卫将军,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散县侯,开国县伯,为第三品。
  散骑常侍、三等中州刺史、司徒左长史、四方中郎将、四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国子祭酒、御史中丞、中侍中、长秋卿、将作大匠、冠军将军、太尉长史、领左右将军、武卫将军、太子左右卫率、辅国将军、四护校尉、太中大夫、龙骧将军、三等上郡太守、散县伯,为从第三品。
  镇远、安远将军,太常、光禄、卫尉少卿,尚书,吏部郎中,给事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右长史,司空长史,大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三公府司马,中常侍,中尹,城门校尉,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将军,已前上阶。建忠、建节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诸开府长史、中大夫,三等下州刺史,三等镇将,诸开府司马,开国县子,为第四品。
  中坚、中垒将军,尚书左丞,三公府谘议参军事,司州别驾从事史,三等上州长史,太子三卿,前、左、右、后军将军,中书侍郎,太子庶子,三等中郡太守,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卫仗、直荡等正都督,三等上州司马,已前上阶。振威、奋武将军,谏议大夫,尚书右丞,诸开府谘议参军,司州治中从事史,左右中郎将,步兵、越骑、射声、屯骑、长水校尉,朱衣直阁,直阁将军,太子骑官备身、内直备身等正都督,三等镇副将,散县子,为从第四品。
  广德、弘义将军,太子备身、直入、直卫等正都督,领左右、三等中州长史,三公府从事中郎,秘书丞,皇子友,国子博士,散骑侍郎,太子中舍人,员外散骑常侍,三等中州司马,已前上阶。折冲、制胜将军,主衣都统,尚食、尚乐二典御,太子旅骑、屯卫、典军校尉,领护府长史司马,诸开府从事中郎,开国县男,为第五品。
  伏波、陵江将军,三等下州长史,三公府掾属,著作郎,通直散骑侍郎,太子洗马,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御仗、直荡等副都督,左右直长,中尚食、中尚药典御,三等下州司马,已前上阶。轻车、楼船将军,驸马都尉,翊卫正都督,直寝,直斋,奉车都尉,都水使者,诸开府掾属,崇圣、归义、归正、归命、归德侯,清都郡丞,治书侍御史,邺、临漳、成安三县令,中给事中,三等下郡太守,大理司直,太子直阁、二卫队主,太子骑官、内直备身副都督,开国乡男,散县男,为从第五品。
  劲武、昭勇将军,尚书诸曹郎中,中书舍人,三公府主簿,三等上州别驾从事史,四中府三等镇守长史,三公府录事参军事,皇子郎中令,三公府功曹、记室、户、仓、中兵参军事,皇子文学,谒者仆射,已前上阶。明威、显信将军,太子备身副都督,四中府司马,武贲中郎将,羽林监,冗从仆射,直入副都督,千牛备身,大理正、监、评,侍御师诸开府录事、功曹、记室、仓、中兵等曹参军事,三等上州录事参军事,治中从事史,三等上郡丞,三等上县令,太子内直监,平准署令,为第六品。
  度辽、横海将军,直突都督,三等中州别驾从事史,三公府列曹参军事,给事中,太子门大夫,三等上州功、仓、中兵等参军事,皇子大农,骑都尉,直后,符玺郎中,三等中州录事参军事,已前上阶。逾岷、越嶂将军,直卫副都督,三等中州从事史,诸开府主簿、列曹参军事,三等中州功、仓、中兵等参军事,太子舍人,三寺丞,太子直前,太子副直监,太子诸队主,为从第六品。
  戎昭、武毅将军,勋武前锋正都督,三公府东西閤祭酒,三等下州别驾从事史,三等上州府主簿、列曹参军事,三等下州录事参军事,四中府录事参军事,王公国郎中令,积弩、积射将军,员外散骑侍郎,皇子中尉,三公府参军事,列曹行参军,已前上阶。雄烈、恢猛将军,翊卫副都督,诸开府东西閤祭酒参军事、列曹行参军,三等下州功、仓、中兵参军事,四中府功、仓、中兵参军事,三等中州府主簿、列曹参军事,二卫府司马,詹事府丞,左右备身五职,三等镇录事参军事,六寺丞,秘书郎中,著作佐郎,太子侍医,太子骑尉,太子骑官备身五职,三等中郡丞,三等中县令,为第七品。
  扬麾、曜锋将军,勋武前锋副都督,强弩将军,三公府行参军,三等上州参军事、列曹行参军,三等下州府主簿、列曹参军事,四中府列曹参军事,王公国大农,长秋、将作寺丞,太子二率坊司马,三等镇仓、中兵参军事,已前上阶。荡边、开域将军,勋武前锋散都督,太学博士,皇子常侍,太常博士,武骑常侍,左右备身,刀剑备身五职,都将、别、统、军主、幢主。三等中州参军事、列曹行参军,诸开府行参军,奉朝请,国子助教,公车、京邑二市署令,三等镇列曹参军事,三县丞,侍御史,尚食、尚药丞,斋帅,中尚食、中尚药丞,太子直后、二卫队副,前锋正都督,太子骑官备身,太子内直备身五职,已见前。诸戍主、军主,为从第七品。
  静漠、绥戎将军,协律郎,三等上州行参军,三等下州参军事、列曹参军事,四中府列曹行参军,侯、伯国郎中令,殿中将军,皇子侍郎,已前上阶。平越、殄夷将军,刀剑备身五职,已见前。前锋副都督,太子内直备身,主书,殿中侍御史,太子典膳、药藏丞,太子斋帅,三等中州行参军,王、公国中尉,三等镇铠曹行参军,三等下郡丞,三等下县令。为第八品。
  飞骑、隼击将军,三公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门下录事,尚书都令史,检校御史,诸署令,诸开府典签,中谒者仆射,中黄门冗从仆射,已前上阶。武牙、武奋将军。备身御仗五职,宫门署仆射,太子备身五职,侯、伯国大农,皇子上、中、下将军,皇子上、中大夫,王、公国常侍,诸开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诸开府长兼行参军,员外将军,勋武前锋五职,司州及三等上州典签,太子诸队副,诸戍诸军副,清都郡丞,为从第八品。
  清野将军,子、男国郎中令,诸署内谒者局统,三等上州长兼行参军,中黄门、太子内坊令,公主家令,皇子防阁、典书令,四门博士,大理律博士,校书郎,三公府参军督护,都水参军事,七部尉,诸郡尉,已前上阶。横野将军,王、公国侍郎,侯、伯国中尉、谒者,太子三寺丞,诸开府参军督护,殿中司马督,御仗,太子食官、中省、典仓等令,太子备身,平准、公车丞,三等中州典签,为第九品
  偏将军,诸宫教博士,太子司藏、厩牧令,太子校书,诸署别局都尉,诸尉,诸关津尉,三等上州参军督护,三等中州长兼行参军,秘书省正字,皇太子三令,王、公国上中下将军及上中大夫,诸署令,诸县丞,已前上阶。裨将军,领军护军府、太常光禄卫尉寺、詹事府等功曹、五官、奉礼郎,子、男国大农,小黄门,员外司马督,太学助教,诸幢主、遥途尉,中侍中,省录事,三等下州典签,尚书、门下、中书等省医师,为从第九品。
  流内比视官十三等。第一领人酋长,视从第三品。第一不领人酋长,视第四品。第二领人酋长,第一领人庶长,视从第四品。诸州大中正,第二不领人酋长,第一不领人庶长,视第五品。诸州中正,畿郡邑中正,第三领人酋长,第二领人庶长,视从第五品。第三不领人酋长,第二不领人庶长,视第六品。第三领人庶长,视从第六品。第三不领人庶长,视第七品。司州州都主簿,国子学生,视从第七品。诸州州都督簿,司州西曹书佐,清都郡中正、功曹,视第八品。司州列曹从事,诸州西曹书佐,诸郡中正、功曹,清都郡主簿,视从第八品。司州部郡从事,诸州祭酒从事史,视第九品。诸州部郡从事,同州守从事,诸郡主簿,司州武猛从事,视从第九品。
  以上来自隋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3
隋朝官制的特点是结束了封建社会早期的三公九卿制,完成了废三公和建三省的中枢机构演化过程,为后世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三公在隋初时亦置,但后来逐渐取消,代之而起的是三省的确立,即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实际都是宰相。

隋朝时,由尚书省统辖的六部,实际上成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

尚书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之一,掌管吏、礼、兵三部,兼掌纠弹;
尚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之一,掌都官(后改名刑部)、度支(后改名民部)、工三部,兼知财政用度。
侍郎——六部每部各设四司,每司设侍郎一至二人,为各司之长官,共二十四司,设三十六个侍郎。炀帝时,侍郎又升格为各部的次官。
郎——六部二十四司的长官。炀帝时侍郎升格为各部的次官,各部下属的二十四司长官改称郎。
员外郎——六部二十四司每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侍郎之次官。
承务郎——炀帝时,各司的员外郎改称承务郎,为各司郎的次官。
隋朝官员由高至低分别为: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上柱国
正二品:柱国、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特进、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
从二品:上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大将军、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官尚书、度支尚书、工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卫尉卿、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纳言、内史令、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武候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左领左右府大将军、右领左右府大将军、宗正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上州刺史、京兆尹、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
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武候将军、右武候将军、左领左右府将军、右领左右府将军、左监门将军、右监门将军、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将作大匠、中州刺史、亲王师、朝仪大夫
正四品上: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少卿、太常少卿、卫尉少卿、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卫率、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下州刺史
正四品下: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朝散大夫
从四品上:上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子左卫副率、太子右卫副率、太子左监门率、太子右监门率、上郡太守、亲王府长史、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城门校尉
从四品下:尚书右丞、直阁将军、亲王府司马、谏议大夫
正五品上: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内常侍、秘书丞、国子博士、太子左监门副率、太子右监门副率
正五品下:尚食典御、尚药典御、上州司马
从五品上:著作郎、中郡太守、太子洗马、奉车都尉
从五品下:都水使者、治书侍御史、长安令、内给事、驸马都尉、亲王友
正六品上:翊军将军、主爵侍郎、司勋侍郎、考功侍郎、礼部侍郎、祠部侍郎、主客侍郎、膳部侍郎、兵部侍郎、职方侍郎、驾部侍郎、库部侍郎、都官侍郎、刑部侍郎、比部侍郎、司门侍郎、度支侍郎、户部侍郎、金部侍郎、仓部侍郎、工部侍郎、屯田侍郎、虞部侍郎、水部侍郎、下郡太守
正六品下: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大理评事、千牛备身、殿内监、下州司马
从六品上: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通事舍人、亲王文学、左领军府长史、右领军府长史、亲王府主簿、上县县令
从六品下:冠军将军、辅国将军、太子舍人、太常丞、光禄丞、卫尉丞、亲王府记室参军、左领军府司马、右领军府司马
正七品上:镇远将军、安远将军、御医、左卫府长史、右卫府长史、左武卫府长史、右武卫府长史、左武候府长史、右武候府长史、左领左右府长史、右领左右府长史、亲王府诸曹(兵曹、骑兵曹等)参军事
正七品下:宗正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秘书郎、著作佐郎、太子千千备身、尚食直长、尚药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左卫府司马、右卫府司马、左武卫府司马、右武卫府司马、左武候府司马、大武候府司马、左领左右府司马、右领左右府司马、太子典膳监、太子药藏监
从七品上:太子左卫率府长史、太子右卫率府长史、亲王府祭酒、中县县令、上郡郡丞、将作丞
从七品下:轻车将军、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国子助教、长安县丞、侍御史、太史令、上州诸曹(功曹、户曹、兵曹)参军事、太子左卫率府司马、太子右卫率府司马
正八品上:协律郎、殿内将军、下县县令、中郡郡丞、亲王府行参军、太子内坊丞
正八品下:殿内侍御史、掖庭令、上署(公车、郊社、太庙、太祝、平准、太乐、典客、太仓、典农、京市、太官等署)令、中州诸曹参军事
从八品上:四门博士、门下录事、尚书都事、监察御史、中署(太医右藏、乘黄、衣冠、守宫、上林、牛羊、典牧等署)令、下郡郡丞
从八品下:亲王府典签、内仆令、下署(诸陵、太卜、司仪、珍馐、良酝、掌醢、甄官等署)令、下州诸曹参军事、上县县丞、上郡尉
正九品上:太学助教、太子备身、校书郎、中县县丞、中郡尉
正九品下:太子食官令、太子司藏令、太史丞、掖庭局丞、上署署丞、下郡尉
从九品上:太祝、太子厩牧令、太子校书、下县县丞、中署署丞、上县县尉
从九品下:偏将军、裨将军、四门助教、算学博士、奉礼郎、内仆局丞、下署署丞、中县县尉、掖庭局监作、太史司历、乐师
第2个回答  2023-03-14
正一品:三师、王、三公
  
从一品:上柱国、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从一品
 
正二品:柱国、太子三师、特进、尚书令、左右光禄大夫、开国侯
  
从二品:上大将军、尚书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大将军,吏部尚书,太常、光禄、卫尉等三卿,太子三少,纳言,内史令,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领左右等大将军,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尚书,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六卿,上州刺史,京兆尹,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
 
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监门等将军,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将作大匠,中州刺史,亲王师,朝议大夫
  
正四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光禄、卫尉等三少卿,太子左右卫、宗卫、内等率,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少卿,下州刺史,已前上阶。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通直散骑常侍,左右监门郎将,朝散大夫,开国子
 
从四品:上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子左右卫、宗卫、内等副率,左右监门率,上郡太守,雍州别驾,亲王府长史,太子家令,率更令、仆,内侍,城门校尉,已前上阶。尚书右丞,上镇将军,雍州赞务,直阖将军,亲王府司马,谏议大夫
  
正五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内常侍,秘书丞,国子博士,散骑侍郎,太子内舍人,太子左右监门副率,员外散骑常侍,上州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开国男,已前上阶。尚食、尚药典御,上州司马
 
从五品:著作郎,通直散骑侍郎,中郡太守,直寝,太子洗马,中州长史,奉车都尉,已前上阶。都水使者,治书侍御史,大兴、长安令,大理司直,直斋,太子直合,京兆郡丞,中州司马,中镇将,上镇副,内给事,驸马都尉,亲王友,员外散骑侍郎
 
正六品:翊军、翊师将军,尚书诸曹侍郎,内史舍人,下郡太守,大都督,亲王府掾属,下州长史,已前上阶。四征将军,征东、征南、征西、征北。三将军,内军、镇军、抚军。大理正、监、评、千牛备身左右,左右监门校尉,内尚食典御,符玺监,御府监,殿内监,太子内直监,下州司马,下镇将,中镇副
 
从六品:四平将军,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通事舍人,亲王文学,帅都督,左右领军府长史,太子直寝,亲王府主簿,亲王府录事参军事,太子门大夫,给事,上县令,已前上阶。冠军、辅国二将军,太子舍人,直后,三寺丞,亲王府功曹、记室、仓户曹参军事,城门直长,太子直斋,太子副直监,太子典内,左右领军府司马,下镇副
 
正七品:镇远、安远二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御医,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等府长史,亲卫,亲王府诸曹参军事,已前上阶。建威、宁朔二将军,六寺丞,秘书郎,著作佐郎,太子千牛备身,太子备身左右,尚食、尚药、左右监门等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等府司马,都督,太子典膳、药藏等监,太子斋帅,上戍主
 
从七品:宁远、振威二将军,左右监门府长史,太子左右卫、宗卫等率,左右虞侯、左右内率等府长史,符玺、御府、殿内等直长,上州录事参军事,左右领军府掾属,亲王府东西阁祭酒,中县令,上郡丞,太子亲卫,将作丞,勋卫,亲王府参军事,上镇长史,已前上阶。伏波、轻车二将军,太学、太常二博士,武骑常侍,奉朝请,国子助教,亲王府诸曹行参军,太子直后,太子左右监门直长,大兴、长安县丞,太子侍医,侍御史,太史令,上州诸曹参军事,左右监门府、太子左右卫、左右宗卫、左右虞候、左右内率等司马,上镇司马
 
正八品:宣威、明威二将军,协律郎,都水丞,殿内将军,太子左右监门率府长史,别将,下县令,中郡丞,中州录事参军事,上上州诸曹行参军事,亲王府行参军,左右领军府录事参军事,中镇长史,太子内坊丞,太子勋卫,已前上阶。襄威、厉威二将军,殿内御史,掖庭、宫闱二令,上署令,公车、郊社、太庙、太祝、平准、太乐、骅骝、武库、典客、钩盾、左藏、太仓、左尚方、右尚方、司染、典农、京市、太官、鼓吹。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司马,中州诸曹参军事,左右卫、武卫、武候等府录事参军事,左右领军府诸曹参军事,内尚食丞,中戍主,上戍副

从八品:威戎、讨寇二将军,四门博士,主书,门下录事,尚书都事,监察御史,内谒者监,上关令,中署令,太医、右藏、黄庙、乘黄、龙庙、衣冠、守宫、华林、上林、掌冶、导官、左校、右校、牛羊、典牧。下郡丞,下州录事参军事,中州诸曹行参军,备身,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等府诸曹参军事,左右领军府诸曹行参军,太子左右卫、宗卫、率等府录事参军事,下镇长史,太子翊卫,已前上阶。荡寇、荡难二将军,亲王府长兼行参军及典签,员外将军,统军,太子三寺丞,中关令,奚官、内仆二令,下署令,诸陵、崇玄、太卜、车府、清商、司仪、肴藏、良酝、掌醢、甄官、廪牺。上津尉,下州诸曹参军事,左右卫、武卫、武候等府诸曹行参军,领左右府铠曹行参军,左右监门、太子左右卫、宗卫等率,左右虞候,左右内率等府诸曹参军事,掌船局都尉,上镇诸曹参军事,上县丞,上郡尉
 
正九品:殄寇、殄难二将军,太学助教,太子备身,大理寺律博士,诸校书郎,都水参军事,内史录事,内谒者令,内寺伯,中县丞,下关令,中津尉,下州诸曹行参军,上州行参军,左右监门府铠曹行参军,太子左右卫、宗卫、虞候府等诸曹行参军,太子左右内率府铠曹行参军,左右领军府行参军,中镇诸曹参军事,上镇士曹行参军,中郡尉,已前上阶。扫寇、扫难二将军,殿内司马督,太子食官、典仓、司藏等令,尚食、尚医、军主、太史、掖庭、宫闱局等丞,上署丞,太子左右监门率府诸曹参军事,中州行参军,左右卫、武卫、武候等府行参军,上州典签,下戍主,上关丞,太子典膳、药藏等局丞,下郡尉,典客署掌客,司辰师
  
从九品:旷野、横野二将军,掖庭局宫教博士,太祝,太子厩牧令,太子校书,下县丞,中署丞,左右监门率府铠曹行参军,下州行参军,中州典签,左右监门府、太子左右卫、宗卫、虞候、率府等行参军,正字,太子内坊丞直,中关、上津丞,下镇诸曹参军事,中镇士曹行参军,上县尉,已前上阶。偏、裨二将军,四门助教,书算学博士,奉礼郎,员外司马督,幢主、奚官、内仆等局丞,下署丞,下州典签,内谒者局丞,中津丞,中县尉,太子正字,太史监候,太官监膳,御府局监事,左右校及掖庭监作,太史司历,诸乐师。
第3个回答  2017-08-04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为皇帝辅弼之官 品级据隋文帝时之制,其后
炀帝又略有变动。
(以下同)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正一品 同汉代之职掌
尚书省 尚书令
(一人) 正一品 总揽一切政令
左、右仆射各一人 从二品 为尚书令之副手
六部尚书
(各一人) 正三品 分掌吏、礼、兵、刑、户、工 六部之制至隋始确定,此制一
直行制清末,清末始增新部
六部侍郎
(三十六人) 正四品
尚书左、右丞
(各一人) 从四品
门下省 纳言
(二人、即侍中) 正三品 掌宣达帝命 因避杨忠之讳,凡中字皆不用,以此代之
给事黄门侍郎
(四人) 正四品 掌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
内史省
(即中书省) 内史令
(一人,即中书令) 正三品 内史省长官,全国政务 隋文帝时,确定内史省取旨
,门下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内史侍郎
(四人) 正四品 内史令之副手
御史台 御史大夫
(一人) 从三品 掌监察、执法
治书侍御史 从五品
侍御史 从七品
监察御史 从八品

(炀帝时改郡) 刺史
(郡太守) 上州:正三品
中州:从三品
下州:正四品 掌其州治 称州时,州长为刺史;称郡时,郡长为太守。
通守
(在太守之下,炀帝置) 同上
长史、司马 正五品至正六品
县 县令 上县:从六品
中县:从七品
下县:正八品
丞 从八品至从九品
尉 从九品
第4个回答  2012-08-23
隋朝官制:
隋朝官制的特点是结束了封建社会早期的三公九卿制,完成了废三公和建三省的中枢机构演化过程,为后世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三公在隋初时亦置,但后来逐渐取消,代之而起的是三省的确立,即尚书省、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实际都是宰相。
隋朝时,由尚书省统辖的六部,实际上成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
尚书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之一,掌管吏、礼、兵三部,兼掌纠弹;
尚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之一,掌都官(后改名刑部)、度支(后改名民部)、工三部,兼知财政用度。
侍郎——六部每部各设四司,每司设侍郎一至二人,为各司之长官,共二十四司,设三十六个侍郎。炀帝时,侍郎又升格为各部的次官。
郎——六部二十四司的长官。炀帝时侍郎升格为各部的次官,各部下属的二十四司长官改称郎。
员外郎——六部二十四司每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侍郎之次官。
承务郎——炀帝时,各司的员外郎改称承务郎,为各司郎的次官。
隋朝官员由高至低分别为: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上柱国
正二品:柱国、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特进、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
从二品:上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大将军、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官尚书、度支尚书、工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卫尉卿、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纳言、内史令、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武候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左领左右府大将军、右领左右府大将军、宗正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上州刺史、京兆尹、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
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武候将军、右武候将军、左领左右府将军、右领左右府将军、左监门将军、右监门将军、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将作大匠、中州刺史、亲王师、朝仪大夫
正四品上: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少卿、太常少卿、卫尉少卿、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卫率、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下州刺史
正四品下: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朝散大夫
从四品上:上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子左卫副率、太子右卫副率、太子左监门率、太子右监门率、上郡太守、亲王府长史、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城门校尉
从四品下:尚书右丞、直阁将军、亲王府司马、谏议大夫
正五品上: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内常侍、秘书丞、国子博士、太子左监门副率、太子右监门副率
正五品下:尚食典御、尚药典御、上州司马
从五品上:著作郎、中郡太守、太子洗马、奉车都尉
从五品下:都水使者、治书侍御史、长安令、内给事、驸马都尉、亲王友
正六品上:翊军将军、主爵侍郎、司勋侍郎、考功侍郎、礼部侍郎、祠部侍郎、主客侍郎、膳部侍郎、兵部侍郎、职方侍郎、驾部侍郎、库部侍郎、都官侍郎、刑部侍郎、比部侍郎、司门侍郎、度支侍郎、户部侍郎、金部侍郎、仓部侍郎、工部侍郎、屯田侍郎、虞部侍郎、水部侍郎、下郡太守
正六品下: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大理评事、千牛备身、殿内监、下州司马
从六品上: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通事舍人、亲王文学、左领军府长史、右领军府长史、亲王府主簿、上县县令
从六品下:冠军将军、辅国将军、太子舍人、太常丞、光禄丞、卫尉丞、亲王府记室参军、左领军府司马、右领军府司马
正七品上:镇远将军、安远将军、御医、左卫府长史、右卫府长史、左武卫府长史、右武卫府长史、左武候府长史、右武候府长史、左领左右府长史、右领左右府长史、亲王府诸曹(兵曹、骑兵曹等)参军事
正七品下:宗正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秘书郎、著作佐郎、太子千千备身、尚食直长、尚药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左卫府司马、右卫府司马、左武卫府司马、右武卫府司马、左武候府司马、大武候府司马、左领左右府司马、右领左右府司马、太子典膳监、太子药藏监
从七品上:太子左卫率府长史、太子右卫率府长史、亲王府祭酒、中县县令、上郡郡丞、将作丞
从七品下:轻车将军、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国子助教、长安县丞、侍御史、太史令、上州诸曹(功曹、户曹、兵曹)参军事、太子左卫率府司马、太子右卫率府司马
正八品上:协律郎、殿内将军、下县县令、中郡郡丞、亲王府行参军、太子内坊丞
正八品下:殿内侍御史、掖庭令、上署(公车、郊社、太庙、太祝、平准、太乐、典客、太仓、典农、京市、太官等署)令、中州诸曹参军事
从八品上:四门博士、门下录事、尚书都事、监察御史、中署(太医右藏、乘黄、衣冠、守宫、上林、牛羊、典牧等署)令、下郡郡丞
从八品下:亲王府典签、内仆令、下署(诸陵、太卜、司仪、珍馐、良酝、掌醢、甄官等署)令、下州诸曹参军事、上县县丞、上郡尉
正九品上:太学助教、太子备身、校书郎、中县县丞、中郡尉
正九品下:太子食官令、太子司藏令、太史丞、掖庭局丞、上署署丞、下郡尉
从九品上:太祝、太子厩牧令、太子校书、下县县丞、中署署丞、上县县尉
从九品下:偏将军、裨将军、四门助教、算学博士、奉礼郎、内仆局丞、下署署丞、中县县尉、掖庭局监作、太史司历、乐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