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继电保护

如题所述

摘要:
继电保护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母线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基本原理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组成测量比较部分逻辑部分执行输出部分继电保护工作回路分类继电保护用途继电保护异常系统保护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电力系统常用保护传统保护新兴保护继电器厂家基本任务参考书目展开 名称解释基本原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组成测量比较部分逻辑部分执行输出部分继电保护工作回路分类继电保护用途继电保护异常系统保护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电力系统常用保护传统保护新兴保护继电器厂家基本任务参考书目展开

编辑本段名称解释  protective relay,power system protection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也称继电保护。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编辑本段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电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编辑本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应同时满足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四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1)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
  2)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一般必须快速切除的故障有:
  (1) 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有效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
  (2) 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内部故障。
  (3) 中、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
  (4) 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或铁路信号造成强烈干扰的故障。
  故障切除时间包括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4s~0.08s,最快的可达0.01s~0.04s,一般断路器的跳闸时间为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
  对于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动作,而应按照选择性的条件,带延时地发出信号。
  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
  能满足灵敏性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的范围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正确反应动作,即要求不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运行方式;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在同样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
  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
  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编辑本段组成  一般情况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
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比较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逻辑部分  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等)、内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

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故时,它们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故障或事故。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①自动迅速、有选择地跳开特定的断路器。

②反映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2-08-24
一般是指在在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具体是指在某些电力系统事故或异常运行情况下的动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第3个回答  2012-08-25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
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
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
护装置
第4个回答  2012-08-24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因此必须有保护装置,它在必要时将电源切断。
  在重要的、大容量的设备中都采用继电保护装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