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是由谁设计的?

如题所述

1.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茅以升.

2.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单位:铁道部勘测设计院。

3.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单位:武汉大桥工程局(即今日的中铁大桥局)。

4.武汉长江大桥技术指导:前苏联桥梁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西林等人组成的28人的专家组。

扩展资料:

1.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就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

2.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主要时间节点如下:

1)1950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先后作了八个桥址线方案,所有方案都是利用长江两岸的山丘以缩短引桥和路堤的长度。

2) 1953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延聘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并委托苏联交通部对设计方案鉴定。

3)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前身)。

4)1954年7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илин)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来华进行技术援助。

5)1955年1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址选线技术会决定选龟山、蛇山一线。

6)1955年9月1日,大桥工程开工。在中央“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号召下,全国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湖北10多万干部群众到工地义务劳动。

7)1957年5月4日 ,大桥钢梁顺利合拢,同日举行了庆祝大会。

8)1957年10月15日 ,5万武汉人民在武汉长江大桥,举行了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万里长江第一桥”就此诞生!

参考资料:

    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茅以升著作《武汉长江大桥》

    湖北日报 20131030 《揭武汉长江大桥档案:茅以升作8个桥址方案》

    荆楚网:档案案解密之武汉长江大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31

武汉长江大桥是由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些科学家设计的。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扩展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武汉长江大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2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时年63岁、自1913年起多次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规划、勘探的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并详述前四次规划经过和受挫的原因,论述当时中国能建成大桥的可能性与具体工程内容、经费预算(600亿旧人民币)等。[9]中央政府对此甚为重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上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并于1949年末电邀李文骥、茅以升等桥梁专家赴京,共商建桥之事。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立即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开始进行初步勘探调查,李文骥第五次赴武汉参与长江大桥设计和测量勘探,惟李文骥当时已抱病在身,并坚持工作至1951年6月,同年8月病逝。
  专家组先后共作了八个桥址线方案,并逐一进行了缜密研究,所有的方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长江两岸的山丘以缩短引桥和路堤的长度。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曾三次召开武汉长江大桥会议,就有关桥梁规模、桥式、材质、施工方法等进行讨论。1953年2月18日,毛泽东在武汉听取中共中央中南局领导关于大桥勘测设计的汇报,并登上武昌黄鹤楼视察了大桥桥址。大桥选址方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确定后,铁道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设计。[10]1953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延聘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并委托苏联交通部对设计方案鉴定。
  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前身),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彭敏任局长兼党委第一副书记,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汪菊潜任总工程师。同年7月至9月,铁道部派出代表团携带武汉长江大桥全部设计图纸资料赴苏联首都莫斯科,请求苏方协助进行技术鉴定,苏方为此派出由25名桥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研究,鉴定会的改进建议包括稍微调整汉阳岸的桥址、同意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等,且鉴于桁架梁结构的丹东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战争中被炸毁时梁部坠落,故处于战备考虑建议长江大桥桥梁形式改为三孔一联等跨连续粱。1954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203次会议听取了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报告,并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决定采纳苏联的鉴定意见、批准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正式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同时批准了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8月底公路通车的竣工期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05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
万里长江第一桥,是公元35年(汉建武11年)在宜昌下游数十里处的“江关浮桥”。
公元904年(唐天佑元年)在瞿塘峡口的铁锁关,公元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在采石矶,也都曾先后修过浮桥。
1853年(清咸丰二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当年10月从汉阳晴川阁到武昌汉阳门搭设大浮桥一座,浮桥用巨缆横缚大木,上铺木板而成,但不久因太平军东征而被烧毁。
1913年,北京大学德籍教授乔治·米勒在当时川汉铁路督办詹天佑支持下,带领该校土木科毕业生作“武汉纪念桥”的计划和测量,提出自汉阳龟山至武昌蛇山的线路方案,及桥式三种(双层等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悬索加劲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均为公铁两用桥。这是在武汉修建现代化桥梁的第一次设想。
1929年,当局铁道部委托美国顾问华德尔作武汉长江桥的计划。共钻12孔,提出汉阳凤凰山至武昌蛇山的线路方案,及桥式方案一种,该方案为公铁两用桥,为钢桁简支梁开启桥方案。
1936年,钱塘江桥工程处拟招股集资、过桥收费方式筹建武汉长江桥,1937年由梅旸春率队钻探,共钻12孔。最终选定蛇山—龟山线路方案,提出公铁桥式两种,主孔为拱形钢桁悬臂梁。
1946年,湖北省成立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茅以升任总工程师,下设技术委员会,具体事情由中国桥梁公司承办。平汉铁路局再次选线测量,仍选龟山—蛇山方案,由中国桥梁公司汉口分公司提出五孔悬臂钢桁拱桥桥式一种(140+3*280+140m)。
1950年大桥建设开始启动,至1954年初步设计完成,方案的研究过程异常复杂,这个过程已经超出了“举国之力”的范畴,基本汇聚了当时中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全部桥梁技术专家的智慧。最终是由中国提出方案,苏联桥梁专家审查提出修改意见,中国复查落实最终决定的,苏联意见几乎全部被采纳,非常合理精准。
第4个回答  2020-05-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