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个月的叫法

如题所述

农历一月,又称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等。
农历二月,又有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毛月等称呼。
农历三月,称为暮春、末春、季春、晚春、蚕月等。
农历四月,别称缺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等。
农历五月,又称仲夏、超夏、中夏、初月、星月等。
农历六月,叫做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等。
农历七月,又有耐老伍等称呼,如孟秋、第一秋、上秋、瓜秋、早秋等。
农历八月,别称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等。
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等。
农历十月,别称阳月、亥月、吉月、良月、坤月等。
农历十一月,称为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等。
农历十二月,又有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等称呼。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即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一个月,同时参考太阳回归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了阴历和阳历,形成了阴阳合历的历法,古时因使用夏正,故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开始使用新的农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农历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也称回归年、太阳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