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让你意识到“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

都 2020 年了。新出的手机机型,反反复复只能在摄像头上做文章。提到汽车就是新能源/自动驾驶,没有什么靠谱的新理念出现

1. IT系统的故障和崩溃:尽管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仍然存在故障和崩溃的风险,这些故障和崩溃可能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瘫痪。2. 网络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和网络攻击者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 的局限性:尽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它无法完全模仿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也无法替代人类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4.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电子垃圾和废水等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需要我们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模式。5.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虽然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和沉迷等问题。6. 数字鸿沟的存在: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推动科技的普及和平等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5

1. 高科技产品实际效用与推广不符:一些高科技产品在推广过程中,被宣传得效率和实用性很高,但实际上使用后用户发现并没有那么好,甚至存在大量漏洞和问题。2. 科技短板的存在:虽然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例如,在某些领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远不如人类。3. 技术越来越封闭:一些科技公司逐渐将自己的技术封闭起来,使得用户无法获得自由和开放的体验。4. 数据隐私问题:大量的数据被掌握在科技公司手中,日益成为用户数据泄漏和滥用的风险。5. 缺乏科技的人性关怀:科技虽然能够方便人类,但往往忽略了人类的情感需求,缺乏对人性关怀的关注,例如,在某些产品中,缺少了与人类的交流和情感认知。6. 社会孤立感的增加:科技发展的速度超过社会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导致社会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许多人感到孤独和隔离。7. 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但有时难以处理这些信息,而造成心理压力。
第2个回答  2020-01-09

手机发展得太快了,原来手机业的霸主诺基亚说倒闭就倒闭了,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步伐,而且每年发布的新手机都有新的黑科技,以前的手机有一个数字密码就不错了,现在指纹解锁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面部识别解锁基本每个手机都有了,屏幕指纹解锁也不是问题,这样看手机业很容易看出科技发展的很快。反观汽车行业真的进步很小,发动机技术也没有太大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问题一直是老大难,所以我认为从汽车行业能感觉到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的那么好。

第3个回答  2020-01-09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屡屡受挫,让我意识到了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新能源汽车的问题看来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车用电池这一块,分别是电容大小,使用寿命,快速充电这三部分,但是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重大突破,导致电力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仍然不能与燃油汽车比肩,在这个科学分枝上的发展缓慢,让人意识到,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仍然有太多的科技难关,等待人类去征服。
第4个回答  2020-01-09

 在外部经济环境紧张、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下半年的车市有些惨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销售206.05万辆,同比下降12%,轿车和SUV等同比销量均有所下滑,成为多年来的最冷“金九”。

  然而,单独核算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倒像是在萧瑟寒风下绽放的一朵梅花。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74.3%,今年前9个月累计同比增长更是高达93.4%,与乘用车前9个月仅0.64%的同比增幅相比,可以说是好得不能再好。但在同比大幅增长的数字背后,对比多家企业年初设定的销量目标,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多数车企或难达销量目标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比增长数据十分抢眼,但如果对比各企业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和目前完成进度,就会发现很多产品的销量并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

  比亚迪2018年制定的销量目标为20万辆,实际情况是,比亚迪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13.72万辆,目标完成率为68.6%。在剩下的三个月中要完成近三分之一的年销量目标,颇具挑战性。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排头兵,比亚迪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情况更不容乐观。2018年,奇瑞计划在2017年销售3.69万辆的基础上翻两番,预计销量超过10万辆。但截至9月底,奇瑞新能源累计销售新车4.48万辆,完成率不足一半。尽管2018年奇瑞新能源如愿拿到工信部和发改委的“双资质”,但10万辆的目标几乎无法实现。与预期相差甚远的还有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众泰、知豆等多家车企,他们中的部分车企目前的实际销量甚至还未达到年初目标的20%。

  与之相比,有些企业的表现还可圈可点,如广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板块等,目前的销量完成度都在75%左右,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只要保持销量增速,完成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但通过分析记者发现,完成度较高的企业,年初设定销量目标都相对比较保守,除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为10万辆外,江淮新能源的销量目标仅为5万辆,广汽新能源的销量目标更是仅为1.5万辆。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实际销量与目标销量对比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并包含几家目标基数较小的企业,而大多数车企难以完成任务目标。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企业制定目标时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还没有达到车企的普遍预期。”

  政策仍影响市场走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扶持政策及对传统燃油车的各种限制,如一线城市对传统燃油车往往施行购买、使用方面的限制,另外,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以得到一定经济补贴,通过政策的左右“夹击”,迫使消费者转向购买新能源汽车。

  然而事实上,消费者“一开始是拒绝的”。在记者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真正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寥寥无几,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迫于无法抽中燃油车购车指标,被迫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于新能源购车指标越来越紧张,消费者购车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购买燃油车还是购买新能源汽车,而是变成了对号牌资源的抢夺。

  “我开始想买雷克萨斯ES,但这么多年都没有中签(燃油车),以后看来也越来越渺茫,索性我把购车指标变更为新能源汽车,现在能赶紧轮到我就知足了。”北京市民徐先生说。原来他也不接受新能源汽车,但如今只能选择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燃油车购买和使用的限制,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所以,对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最大的均为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级汽车市场上,由于没有类似的政策,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少得多。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随着消费者对政策的适应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这种刺激作用正在变弱。

  完全市场化后前途难测

  目前距离2020年停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时间点越来越近,这意味着,政策营造的“温室”即将打破,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消费驱动阶段。“目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技术路线仍然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如此前曝出的维修难、换电贵等问题,还有包括充电时间较长、续驶里程标注与实际情况不符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目前企业对能源多样化的探索都在进行中,实际上就是防止纯电动汽车失去补贴后,导致产业失速带来不利影响。“吉利汽车一直致力于推广甲醇汽车,长城汽车则在氢能源技术方面投入颇多,可见两家企业并不敢完全在纯电动汽车上‘押宝’,这与很多专门吃补贴的企业不一样,吃补贴的企业单纯是为了效益,而长城和吉利是为了找真正的出路。”这位专家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在“2018甲醇汽车、专业零部件及推广应用装备展”上透露,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工信部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甲醇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已编制完成《关于开展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正会签有关部门,即将正式发布,成为下一阶段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长城汽车也在氢能源发展中“攻城拔寨”,3月进入国际氢能委员会,10月又入股德国加氢站运营商,正在为发展氢能源而做准备。

  事实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颇具威胁的还包括以日本车企为代表的混动技术。最初,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没有把日系混动产品划入其中,然而日系混动技术日益成熟,在价格上也逼近传统燃油车,一旦新能源汽车完全走向市场化发展,日系混动汽车或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