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是什么?

如题所述

阳明先生在历史中只是个配角甚至是个跑龙套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明朝那些事》和主流媒体的影响,终于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角,备受赞扬。

心学的起源并不是程朱的理学,而是传统的儒学,继承孟子的性善论,所以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能认识到阳明心学的精髓。那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提出了很多理论,有“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到最后还概括出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说到底,还是以致良知为核心,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格物致知都是致良知的方法,而心外无物则是良知的一种体现。

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至于怎么反映,就是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运用内心的良知,使得自己的良知得到彰显,知和行必须同步进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一切都是心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30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人士。他是科举进士出身,却也是兵法的大家,其平乱、荡寇、除匪。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的功绩。他还擅长于思考悟道。同时精通儒释道三家。在孔孟之后,创造了心学这一儒家学派的全新体系。和朱熹的理学一样都是在明朝有很大影响力的学术。到了我们现在,心学的流传要更广一些。

我们常常把知行合一挂在嘴边。但我个人认为知行合一并不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知行合一应该是心学融于世俗之后所派生出来的理念。心学是圣贤的功夫,没有王阳明的经历恐怕是无法理解的。而知行合一便是我等在世俗之间历经磨难之后的领会。是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的。

王阳明反复强调“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心即是理。这一点上和朱熹有很大的不同,朱熹的理学的特点是探究一切,从外处去寻求真理,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心。而王阳明则说“吾性自足”。既然道理已经存在于心中,何需要借助外物呢,心即是理,心外无理。

古代的文人墨客很喜欢用月亮、梅兰竹菊、松等意象来代表某一类别的情感,用朱熹的理学来讲就是格物致知。而我们从心学的角度来看,书中写道王阳明曾经试图格竹子,来获得感悟,但是始终无法有所得。我们都能从竹子中感受到,而王阳明不能么。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所观感的并不是那些意象所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的内心希望从它们身上所获得的,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它们,在从它们那边反馈回来。格物致知。知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这便是心学。

第2个回答  2017-10-14

心学的最核心,是指出了,知与行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让知和行成为一个东西。如果理解了这点,你就能明白你所有的行为仿佛都被某种东西限定了一样,也就是我举得那个例子,所谓底牌。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紧接着你就自然的迫切的想知道究竟自己的底牌是什么,哲学家想知道的是整个人类有共同的底牌,而人类又产生于自然,因此搞清楚了这个底牌,世界之底牌也就呼之欲出。这个思路我相信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举得底牌例子,恰恰说明了,即便对所有人进行了底牌限定,那么在不知底牌的情况下,这个世界依然可以呈现偶然性,丰富性,因为大家都要通过不断的出牌,才能知道事实的结果。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出牌,自己的这张底牌才能逐渐清晰,显于自身。

在这种出牌的过程当中,有人打出一个王,无往不利,于是每每打牌的时候就先出王。这样的人显然是不完整的。有人不以世俗的输赢来限定自己,不断出牌,最终了解了完整的自己。这样的人我们也能知道是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的。那些习惯出自己熟知牌路的人,我们发现他们就像死去的灵魂一样,了无新意。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年人,他们都可以预测他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而不有丝毫怀疑。但是一个孩子,我们总是很难去预测他的行为。因为他总是不断出牌。

牌出的多的了,就有人会写总结,告诉别人如何出牌,这样又限定了一帮人在固定的范围内出牌,人生的丰富性和偶然性就是这么来的。但是你注意到了,这不代表你的牌是无限的,即便是有限的,依然可以营造出现在这样的丰富世界。

第3个回答  2017-10-14

王阳明所谓的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了解体悟自己的悟知性格,也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这个我觉得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本性。即便是一个婴儿我们也很容易区分其不一样之处。就算两只狗也有不一样之处。那你可能问我,瞎说。有的人小时候沉默寡言,长大后活泼开朗,那你说他本性是什么?那我就要问你你怎么看待本性,一个乌龟没了壳就不是乌龟了吗?同样一个蜥蜴穿了壳就是乌龟了吗?所以开朗活泼和沉默寡言能看做本性吗?

你承认这个就能继续思考下去了。本性固然会受到后天的实践例如环境或者知识例如他人的教说,发生改变,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改变,不如说是一种包装,包裹,整容整形都可以。随意理解。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质。

当你探求自身性格以后,就能针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做精准的回应。这个时候能阻拦你的还有什么呢?各种分析有何用呢?相当于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三毫米的螺母,自然会去找三毫米的钉子。还分析个啥?不了解自己是个几毫米的螺母的时候,去分析钉子,就等于是双向分析。双向分析最后就是莫名其妙的行动,自己却是不清楚的,但行动却还是会严格的根据本性发生作用。

这就是知行含义的真正奥义。有行必有知,有知必有行。它的另一个解释可以说是,知与行的必然性。合一就是必然性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10-03

人这一生,难免有不顺心之时,如何让生活过得开心,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王阳明心学的这5点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