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为什么要取消大班额?

如题所述

大班额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教育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城市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学生剧增,有些班级甚至达到了八九十人。“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一多,乌泱乌泱的,心情以及班级空气肯定不好。二是影响教学质量,坐在后排的看不到板书,听不到老师授课的内容。三是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处于明显的大都市、省城、市、县城、乡村梯级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教育的偏态分布引发大范围持续升温的择校潮。不平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师资、教育理念、设施、条件、教学水平严重的不均衡,差异很大。它所形成的效应是,大量的人单向流动到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农村地区家庭的孩子会到乡镇去上学,“集中办学,撤点办校”又在其中推波助澜,乡镇的家庭有一定条件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去县城上学,乡镇干部及教师的孩子都送到县城或更大的城市上学了,他们失去办好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动力,导致乡村教育进一步空虚,成为推动更多的孩子到外地上学的动力,生活在县城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又产生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他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区里、市里,市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省城或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上学,整体上形成“倒金字塔”形压力较大的择校恶性循环,加剧形成恶性不平衡的教育生态。

创造平衡的教育生态不仅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整个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各方共同参与。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政府、学校、家长多方形成的学校评价标准的定势,消除分数考得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简单判断。建立起新的教育评价共识,把能否为具体的孩子提供有效的成长发展服务作为评价学校更为重要的依据,提高适度规模和班额在学校评价中的权重。适度规模、适度班额、适度师生比、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应该成为评价学校和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教育的平衡生态不只指城乡平衡,还包括不同办学主体的平衡,需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办学主体依据其办学理念办出各不相同的学校,改善教育单一性差距过大的状况,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终点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终点公平是国家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则有赖于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做的就是让教育过程公平,这是一个教育者应负的职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大班额的老师面对太多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大班额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所以大班额已经不适应我国的教育发展了。
第3个回答  2020-12-16
这是因为现在出现了更多的孩子,所以很多地方的大班人数都有所增加,因此为了使教育更加公平,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受到教育,所以就取消了大班额。
第4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它带来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是学生可能得不到老师充分的照顾,对他们的心理有影响。另外是整体的教育水平会下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