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收拾叛变的徒弟,杜月笙想出了什么歪招?

如题所述

杜月笙起于贫贱,后立足于上海,成为著名的大亨,其手段之狠辣、头脑之圆滑,在当时的上海滩中几乎未逢敌手。不过总是有人想挑战他的权威,并且此人还是自己的门徒。对于不将师父放在眼中的“逆徒”,杜月笙会给他怎样的教训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14年抗战也从此接近了尾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不畏强暴、众志成城之心,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上海滩又恢复了往日的歌舞升平,与此同时,新涌出的各势力也不断壮大滋长,意欲在黄浦江畔分得一杯羹。

作为上海滩著名的大亨,杜月笙从重庆回到了上海,这里是他发迹的地方,也是他无比眷恋的家乡。在此之前,旧上海就是他的天下,于上海各行各界的要员中,他总是显得极为耀眼。由重庆归来的杜月笙,心情可谓是无比喜悦,此前的他,一心为提供抗战物资而操劳,如今抗战已然胜利,杜月笙认为自己也跻身功臣之列,靠着曾经的影响力与如今的功劳,国府即将委任的上海市长一职,定然非自己莫属。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重庆方面早就内定了上海市长人选,而且在市长刚刚上任不久,繁华的大街上便出现了“打倒杜月笙”的口号。如此一来,杜月笙从英雄瞬间变成了“黑恶势力”,成为了被清算的对象。不过他在上海经营多年树大根深,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暗中跟自己作对的人居然是吴子树。

当时的吴子树已经成为了上海市副市长,其年纪轻轻就居于高位,受到了重庆方面的极大重视,如今可谓是风光十足,早已经不把杜月笙放在眼中。此时肯定有读者会好奇,为何吴子树偏要扳倒杜月笙呢?原来,吴子树年轻气盛,就任副市长后急于表现政绩,故此决定啃下一块上海滩“最硬的骨头”,用于一举成名。毫无疑问,这根“硬骨头”就是杜月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吴子树与杜月笙的渊源颇深,其早年还是杜月笙的门徒。旧上海青帮有一个规矩,凡是在江湖上混迹之人,必须要投师纳帖,被称为“拜师帖”。拜师之人都要恪守门规,听从师父的号令,一旦与人发生争执,则由师父进行定夺,是非功过完全按门规执行。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面对吴子树的咄咄逼人,杜月笙倒是显得极为宽容,他甚至亲自到吴府拜访,意图缓解紧张的关系,然而却吃了一记闭门羹。他又吩咐人找出吴子树当年拜师的帖子,准备“论资排辈,以帖压人”,可此时的拜师帖再也难以找到,明显是被吴子树提前盗走,看来吴子树应该是铁了心要对付杜月笙。

古人云“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杜月笙深谙此道。但是面对吴子树的愈发无理,杜月笙决定实行反击,让吴子树真正了解下自己的实力。旧上海时期,繁华的都市之内,少不了一些浓妆艳抹的风尘女子,她们不讲感情只谈钱,于纸醉金迷中放任青春。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为了杜月笙报复吴子树的“灵丹妙药”。

1946年春节前夕,上海政界组织了一次盛大的迎春聚会,与会人员都是各界名人政要,可谓是气派异常。作为上海市副市长,吴子树自然要进行公开讲话,他字正腔圆,讲述了此前自己在上海地区所取得的政绩,并描绘了未来上海发展的方向,赢得了台下观众一片掌声。可正当他在台上夸夸其词时,一群妇女领着孩子闯上了发言台,这些妇女三五成群边走边骂,甚至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

妇女们走到吴子树面前,叉腰大骂吴子树没有良心,是彻头彻尾的负心汉。孩子们的行为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抱住吴子树的大腿纷纷叫爹,哭着喊着称吴子树不是好爸爸,居然把自己和妈妈丢下不管。吴子树顿时有些发懵,他不知道从哪里冒出如此多的“老婆”和“孩子”,可妇女们却不容他辩解,直指吴子树骗财骗色,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此场景,令台下的听众不禁哗然,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见过这等新鲜事,随即也跟着起哄,令吴子树百口莫辩,只能在哄笑中狼狈逃离现场。这桩巨大的政治丑闻,自然逃不过上海各家报纸编辑的眼睛,他们添油加醋的对此事进行报道,甚至还有人夸张地写出了《吴子树桃色辑录》,引得时人纷纷购买。

吴子树的丑闻迅速被传回重庆,蒋中正顿时大怒,碍于社会的压力,他立马签署手谕将吴子树免职,并带回重庆进行审查,吴子树从此失势,在上海地界彻底消失。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其实这样一桩“丑闻”,是杜月笙一手炮制的,而他所花费的代价,只是用十几万大洋买通了几位演技高超的风尘女子。

不得不说,杜月笙的办法确实高超,在利益的较量之中,他再次取得了胜利,虽然过程方式有些为人不齿。不过杜月笙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租界的消失与政令的逐渐统一,自己的势力范围愈发被压缩,属于他的青帮时代即将过去,此次“门徒背叛事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