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面有那些鱼

如题所述

1.马鲛鱼

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

马鲛鱼刺少肉多,体多脂肪,与“雪菜”同烧鲜美异常,可作“熏鱼”,也可用盐腌制,是下饭佳肴。

2.红鱼

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 , 台湾称为“赤鳍笛鲷”,本地俗称红鱼、大红鱼、红笛鲷。红鳍笛鲷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笛鲷科、笛鲷属。

长椭圆形而略高,背缘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前鳃盖缺刻不显着。鳃耙数21-22。上下颌两侧具尖齿,外列齿较大;上颌前端具犭齿4颗;下颌前端则为排列疏松之圆锥状齿;锄骨齿带叁角形,其后方无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

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均与体轴呈斜行排列。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I,软条13-14;臀鳍硬棘III,软条8-;9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体呈粉红色或红色,腹部较淡,体侧无任何纵带;头背部由背鳍起点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带;幼鱼时,尾柄上有鞍状斑,各鳍红色。

3.飞鱼

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飞鱼科(Exocoetidae)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名,所以称飞鱼。但飞鱼不是飞翔,感觉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状鳍,其实只是滑翔。

飞鱼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型,飞鱼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空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有400多米。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它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常成群地在海上飞翔,形态像鲤鱼,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它常常夜间飞行。

4.鹦嘴鱼

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或称鹦嘴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另有一种由美洲慈鲷雄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培育成的淡水赏观鱼,因体色鲜红,又称为血鹦鹉。

鹦嘴鱼是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的珊瑚礁海域,鹦嘴鱼与隆头鱼是完全不同的大型鱼。

5.宝刀鱼

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 ,鲱形目(Clupeiformes)宝刀鱼科(Chirocentridae)的纯海水鱼,学名为Chirocentrus dorab。宝刀鱼为肉食性,攻击并掠食其他鱼类,这不同於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其他鲱类。两腭具大牙,以捕捉并咬紧猎获物。外观同鲱科(Clupeidae)鱼类相似,体长形银色,尾鳍叉状。

扩展资料:

西沙群岛动物资源:

西沙群岛珊瑚礁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高生产力区域类型之一。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鱼类有432种,占本区海洋鱼类种数的81.3%。

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类的棘软珊瑚科有6属6种,水螅珊瑚2属7种,属于潮间带腔肠动物类的鹿角珊瑚科有11种,蜂巢珊瑚科5种,滨珊瑚科3种,杯形珊瑚科3种,木珊瑚科3种,石芝科3种,类尖柳珊瑚科有3种,菌珊瑚科有2种,软柳珊瑚科有2种,褶叶珊瑚科有1种,梳状珊瑚科1种,枇杷珊瑚科1种,丁香珊瑚科1种,铁星珊瑚科1种,奇软珊瑚科1种,丛柳珊瑚科1种,鞭柳珊瑚科1种等。

西沙海域共发现底栖甲壳动物41种,隶属13科28属,其中以短尾类种数最多,共25种,隶于5科15属,主要的蟹类有扇蟹、蜘蛛蟹、梭子蟹、磁蟹、蛙蟹、王蟹、菱蟹等,以扇蟹科种类最多,共6属11种。虾类资源约有200多种,主要品种有锦绣龙虾、密毛龙虾、中国龙虾、黑吉对虾、日本对虾、近缘新对虾、大额仿对虾、鹰爪虾、磷虾、糖虾。

西沙群岛海域已发现的底栖软体动物19科25属26种,仅次于甲壳类动物,列西沙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总数的第二位。在双壳类中,鸟蛤科有3属3种,帘蛤科2属3种,锉蛤科2属2种。潮间带软体动物51科287种。西沙礁盘区域游泳鱼类平均生物密度平均密度比外海高;梅鲷类生物密度最高,主要密集于东岛、永兴岛、七连屿等海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沙群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