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认识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如题所述

一、观察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制定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准备观察工具、确定观察途径。每个步骤中,还要注意以下情况:

由于观察计划是教育观察实施的蓝图,对于确保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起着保证作用。因此,制订观察计划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课题、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对象及范围、观察内容、观察地点、观察方法和手段、观察步骤和时间安排、其他(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总之,观察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实际情况,考虑要周密,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指导性和可行性。

在观察提纲的设计上,最好事先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弄清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后制定。一般来说,观察提纲要注意回答下面六个方面的问题,即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

观察工县因不同的观察类型而不同。作为不从事教育研究的教师来说,最简单的工具就是纸与笔了,即准备记录表,确定记录方法。

观察途径一般有上课、听课、参加活动、实地参观考察访谈等。通过这些观察途径观察时,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时,改变观察的内容。

二、实际观察

在完成第一个步骤后,就进人了实际观察阶段。此阶段是观察实施的具体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好进人的方式,切记在进入观察现场时,不要影响受观察者的常态情况,还要选择最佳观察角度。如果是参与观察,还要注意与被观察者搞好关系。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观察计划的执行要灵活,要抓住观察重点,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听、问、查、四思五个方面相结合,观察记录要做好。

实际观察记录可以用几种方式记录。一种是定性观察记录,即采用日记描述、逸事记录等方式,一种是现场观察记录,这种记录方式虽然是实际观察中较难的一个环节,但不妨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作好记录:

一是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称之实地笔记;

二是记录现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称之为个人笔记;

三是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县体方法及其作用,称之为方法笔记。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观察结束后,要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此环节的工作内容包括整理资。看需要的材料是否产全;审查资料,看收集到的资料是否有效;分类归档;详细说明要解释的内容。

为了防止资料的不真实和无效,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检查观察资料的科学性,看是不是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的程序而获得的。

第二,进行资料比较,对于不同途径得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去伪存真。

第三,小组资料比较,进一步去除不真实的资料。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教师需要全面的认识、观察和分析孩子,用心思解读孩子,才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