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所有知识点

如题所述

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酸碱盐中的规律

  在常见的酸中,除硅酸、原硅酸不溶于水,石炭酸在常温下微溶于水外,其余的都易溶于水。
  在常见的碱中,除一水合氨(只存在于溶液中)、钾、钠、钡的氢氧化物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外,大多数难溶于水。
  在常见的盐中,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一般易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亚汞微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硫酸盐除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外,其余的易溶于水;碳酸的正盐、硅酸的正盐、亚硫酸的正盐、磷酸的正盐、氢硫酸的正盐除钾盐钠盐铵盐易溶于水外,其余的难溶于水。
  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下列歌诀概括上时主要内容:
  碱有钾钠钡钙镁,后两种逐渐不溶于水;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还有亚汞盐步后尘;
  硫酸盐微溶银和钙,还有硫酸钡在后面;
  后五种,较特别,只有钾钠铵盐溶。
  另外,还要掌握:
  磷酸二氢盐一般易溶于水,磷酸氢盐和正盐类似,一般不溶于水;碳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易溶于水,而碳酸氢钙易溶入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硫酸钡、氯化银、硫化铜、硫化银、硫化铅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关于酸碱盐的一些口诀

  1.电离口诀:“电离电离,遇水便离”。 说明:“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 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 “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 “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酸 + 碱 -------- 盐 +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2)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酸碱盐的定义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例如:H2SO4(硫酸),HCl(盐酸),HNO3(硝酸)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例如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NH4OH(氨水)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例如: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 ,NH4NO3(硝酸铵)
  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酸。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盐。
  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碱。
  
酸碱盐的通性

  
  酸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酸性,能与活泼金属,碱,某些盐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碱性,能与某些金属,酸,某些盐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盐的通性:
  有些盐有微弱的腐蚀性,溶液的酸碱度根据盐的性质判定,能与某些酸,碱,盐反应
  还能和其他某些化合物反应
  
酸碱盐的读法

  
  酸:含氧酸的读法是把氢氧去掉,剩什么叫什么酸
  例:H2SO4,去掉氢和氧之后剩下硫,所以叫硫酸
  无氧酸的读法是氢某酸
  例:HCl,除去氢还剩氯,所以盐酸可以叫做氢氯酸
  碱:碱的读法是氢氧化某
  例:NaOH,去掉氢氧还有钠,所以叫氢氧化钠
  根据化合价的不同,还可以读作:氢氧化亚某
  例: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
  盐:一般叫做某酸某,但是有些特殊的读法
  酸式盐:叫某酸氢某(酸式盐就是有氢离子的盐)
  亦可叫做酸式某酸某
  例:NaHCO3叫碳酸氢钠
  碱式盐:叫某酸氢氧化某(碱式盐就是有氢氧根离子的盐)
  也可以叫碱式某酸某,羟基某酸某
  例:Cu2(OH)2CO3叫碱式碳酸铜,Ca5(OH)(PO4)3叫羟基磷酸钙
  
碱的性质

  
  碱+酸-(见酸的性质)
  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条件:碱和盐必须都溶于水,有沉淀生成(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条件:反应有沉淀或有水或有气体生成。
  例:Ca(OH)2(碱)+ K2CO3(盐)= CaCO3↓(新盐)+ 2KOH(新碱)
  碱+一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反应条件: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Ca(OH)2(碱)+ CO2(非金属氧化物)= CaCO3↓(盐)+ H2O(水)
  此反应用于鉴别CO2
  
盐的性质

  
  盐+酸-(见酸的性质)
  盐+碱-(见碱的性质)
  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BaCl2+NaSo4=BaSo4↓+2NaSo4
  这是一个双沉淀的反应,当然只有一个沉淀也是可以的
  盐+某些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盐能溶于水,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的大(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CuSO4(盐)+ Fe(金属)=FeSO4(新盐)+ Cu(新金属)
  但是有些金属无法实现此反应,即除钾钙钠以外,因为他们和水就反应了
  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之后呈酸性的物质(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
  例CO2溶于水后是碳酸,碳酸是酸性的,所以CO2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同上类似,水合后是碱性的物质(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例CaO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故CaO是碱性氧化物 关于酸碱盐的反应性质,需要知道什么是可溶物,什么是不溶物
  那么有一个口诀:
  都溶硝酸钾钠铵 即意为:硝酸,钾,钠,铵的盐都是能溶于水的
  碳酸没有三价盐 即意为:一般认为,碳酸盐中的金属离子没有3价的
  盐酸除银汞 即意为: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硫酸去钡铅 即意为: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
  碱溶有五位 .......
  钾钠铵钙钡 即意为(合上句):一般情况碱只有5个能溶于水:钾钠铵钙钡 (钙为微溶)
  
离子的鉴别

  
  氯离子:银盐(除氯化银)
  硫酸根离子:钡盐(除硫酸钡)
  铵根离子:碱(任意)
  氢离子:碳酸盐和澄清石灰水
  氢氧根离子:铵盐
  铁离子:2价铁离子是浅绿色,3价是黄色(指溶液)
  铜离子:2价铜离子是蓝色(指溶液)
  故CaO是碱性氧化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2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第2个回答  2012-04-01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注:此内容没有课堂笔记全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但其水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大多不导电(如酒精、蔗糖),水也不能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ClO3–)
根据物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情况,写出下列物质的定义:
酸:
碱:
盐:
3、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例: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例: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第八章内容
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例:偏铝酸 重铬酸 高锰酸(了解)
正盐中一定不含H元素(×)酸根中可以含H元素,如醋酸钠CH3COONa
碱放入酚酞试液中一定能使酚酞变红(×) 例: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例:
纯碱(碳酸钠)不是碱,是碳酸钠盐。
还有如:水银不是银,是液态金属汞。
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
4、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共含四种离子,其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
(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5、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②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③苹果、橘子、食醋等有酸味的食物常呈酸性;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常呈碱性(因为碱性溶液能溶解油脂)。
6、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①蒸馏水的pH=7(正常雨水、自来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2,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
②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CaO溶于水,溶液pH>7,Na2O溶于水,溶液pH>7,NH3溶于水,溶液pH>7, Na2CO3溶于水,溶液pH>7;NaCl溶于水,溶液pH=7。盐溶液的pH值比较复杂,三种情况都有,要常记几种pH=7的溶液。
③要使溶液pH升高可加pH更高的溶液(酸溶液时可以加水),要使溶液pH降低可加pH更低的溶液(碱溶液时可以加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一般3<pH<4,
④往碱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降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升高,往中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不变。
⑤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本色常为黄色),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注意:①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
待测溶液酸性时,所测pH值 (偏大、偏小、不变)
待测溶液中性时,所测pH值 (偏大、偏小、不变)
待测溶液碱性时,所测pH值 (偏大、偏小、不变)
②用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是整数。
③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7.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带黄色),打开瓶盖有白雾产生,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常用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38%,密度1.19g/ml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有吸水性,可用作(中性和酸性)气体的干燥剂。溶于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脱水性、氧化性、腐蚀性
浓硫酸能使小木棒变黑,能使报纸变黑,这是碳化现象。
如何稀释浓硫酸:

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产生。
浓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
现有2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未浓盐酸,一瓶为浓硫酸,你有哪些方法将他们区分?
8、酸溶液的通性:(如: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都能电离产生H+,因此具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叫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盐酸的化学反应: 现象:
铝与盐酸的化学反应: 现象:
锌与盐酸的化学反应: 现象:
铁与盐酸的化学反应: 现象:
镁与硫酸的化学反应:
铝与硫酸的化学反应:
锌与硫酸的化学反应:
铁与硫酸的化学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排列:
实验室为什么不用铁或镁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钙与盐酸的反应:
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
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
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
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
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
一锈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看到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铁钉表面有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
氢氧化钙与盐酸的反应:
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
氢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
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现象: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 现象: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现象:
氯化钡与硫酸反应: 现象: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 现象: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为什么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前相同)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有哪些应用,举出相应的例子:

描述课本193页实验说明,并能在指示剂改变的情况下页会。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现象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现象
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现象
农药波尔多液的配置: 形成悬浊液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除A 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所以Na2O+H2O=2NaOH,
而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溶液(H+):常用紫色石蕊试液 ,也可以利用酸的其他通性
碱溶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或利用反应有明显现象的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 、Ba(NO3)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此溶液中可能有Ag+也可能有SO42-。
碳酸盐和CO32-:用稀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酸HClO3 ; 氢硫酸H2S;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俗名生石灰);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 硫酸铜CuSO4(白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
FeSO4 、FeCl2 、Fe(NO3)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Cu2O红色
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Ag2CO3 Mg(OH)2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C、铁粉、Fe3O4 黑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使纸张变黑(碳化)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遇水由白色变蓝色。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NaHCO3 、CaCO3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有毒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有毒 久置的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久置的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生理盐水一般是0.9%的NaCl溶液
医用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常为70%~75% 。
⒁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
14、制碱
(1)可溶性碱  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②碱和盐反应 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 碱和盐反应 2Cu+O2△2CuO,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 Cu(OH)2↓+2NaCl
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uO+ H2O
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 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
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④MgCO3+HCl ⑤MgSO4+BaCl2
15、化学肥料
⑴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但土壤里常缺少氮、磷、钾元素,所以常施含N、P、K元素的盐作为化学肥料。
⑵氮肥能使植物的叶肉肥厚、叶色浓绿。
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NH3•H2O)、硝态氮肥(如含NO3-的盐)、有机氮肥(如尿素CO(NH2)2)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因为反应放出氨气)。
②“雷雨发庄稼”:因为雷雨时常使土壤里产生少量的硝态氮肥。
⑶磷肥能使植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
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
⑷钾肥能使植物茎杆粗硬、抗早病虫害、抗倒伏。
常用钾肥有:草木灰(含K2CO3)和含K+的盐
⑸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等)
⑹农家肥 优点:营养元素种类多,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缺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见效慢。
化学肥料 优点:营养元素含量高,见效快,缺点:营养元素种类单一,有些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