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

如题所述

1、文学消费:指人们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或娱乐等精神需求,而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文学产品的活动。
2、审美心理结构:指接受者在文学知识、审美偏好及阅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心理模式。
3、文学批评:基于文学接受,运用特定理论与方法,对文学作品及相关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及评价的活动。
4、文学传播:文学活动的一部分,涉及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直接或间接交流文学信息、观点与情感。
5、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或阅读开始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状态。
6、期待视野: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的概念,指接受者在接触作品前已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预期与期盼,体现读者原有的经验、趣味、素养和理解力。
7、预备情绪: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指接受者在作品基本特质激发下产生的特殊情绪,是关注向文学接受过渡的中间环节。
8、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将作品融入原有审美心理结构中,强化与巩固结构的一种方式。
9、审美心理结构的顺应:接受者的原有审美心理结构与作品新因素不符,无法同化作品时,通过自我调整以适应作品的情况,作品从而改变或更新心理结构。
10、作品的召唤结构: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指文学作品本身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具体化的结构。
11、作品的具体化:指接受者在阅读中实现作品、完成作品创造性的过程。
12、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效应与成果。
13、心灵共鸣: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人物产生的情感联系,或不同接受者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相似审美体验。
14、文化认同:通过文化接受产生的对某种文化价值的相似或相同评价。
15、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16、古典主义:17世纪始于法国的文学思潮,持续两百年,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崇尚理性,强调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理性至上。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布瓦洛。
17、巫术说:认为原始创作活动均蕴含巫术意义,艺术源于巫术思维法则。代表人物为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18、小说:一种虚构文学体裁,侧重于人物性格刻画、故事情节叙述和社会生活环境描写。
19、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0、巫术说:主张原始创作活动包含巫术意义,艺术因巫术思维法则而诞生。代表人物为泰勒和弗雷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