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三大主张分别是

如题所述

1、大教育观。畅销书《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有一个著名的“大历史观”,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更是形成了自己的“大教育观”。为什么要先做实验,等成功了再全面铺开呢?这一点上,他与杜威先生是截然不同的,他主张“行知”,先行后知,更何况当时国势危殆,容不得慢慢做“实验”,此其一。其陶行知的教育观,是主张推倒学校围墙做教育的,是在天地间,在市井里开展的。也即,有没有学校的实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每天四问”,有没有“自动进修”。视下,所谓模式,是大家所热衷的,比如杜郎口模式等等,几乎已经到了必须购买门票才得朝拜的地步,但依然趋者如鹜。众人以为,在此取经后,回去总可多少打开局面,甚或有扭转乾坤之功。实际上,很多人践行之后又大失所望,觉得当初奉为圭臬的形色模式,也有水土不服的一面。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这里的“即”字很重要,陶行知专门强调:“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要求教育与生活联络。一提到联络,便含有彼此相处的意思。倘使我们主张教育与生活联络,便不啻承认教育与生活是两个个体……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很多人会误解成生活是教育的天然背景,或取材之所、学习之源、铸炼之本,等等,其实在这一点上陶行知比杜威讲得更明确:两者即一者。如果能以这样的眼光看,人生天地间,教育即被放大到整个时空当中,它直接形成人的经验,它也直接融在人的呼吸、心跳、感受、思维,乃至存在之中。因此,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力”,都是具有永恒性的。

4、             健康的体魄    (体)

5、由于张友渔此文只是一篇“略述”陶行知政治思想的理论文章,不是一篇专门论证陶行知是否为“政治家”乃至“大政治家”的学术论文,所以,尽管他做出了陶行知是“政治家”乃至“大政治家”的结论,却没有就此展开具体的历史分析,这是其不足。

6、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7、“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8、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发展了杜威的行动研究的思想,做到了没有“掠过杜威”,而是用“扬弃”的办法,实现“超越”,他认为,研究学问是为了改革教育,改造社会,即“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索生路”。通过行动研究,建立中国国情之教育,并创设根本之教育,使“教育成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以达到国家富强之目的。

9、另外,尤为难得的是,陶行知人格伟大,极富人格魅力。从陶行知的人格特质看,他具有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正是这六种人格特质,构筑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为他在中国现代文化诸多领域进行开拓和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10、(教育史说2)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华影响流变(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