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选取典籍的标准

如题所述

一是严选典籍。

回顾整季节目,不难发现,《典籍里的中国》中所呈现的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里璀璨的明珠。

它们要么是具有开创性的文化典籍,包括《尚书》《史记》《论语》《孙子兵法》《楚辞》《道德经》《周易》;

要么则是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或在某个领域具有集大成性的重要著作,例如《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传习录》。

这些典籍在当下,或许有的正在伴随文化自信的提倡而重新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也有典籍因为较为冷门而很难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此次《典籍里的中国》为经典典籍提供了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无疑在文化领域起到了较大的知识科普作用。

二是严选角色。

《典籍里的中国》采用「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而在一个多空间的沉浸式舞台里,节目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对比通常的影视剧表演可谓难度倍增。对此,节目组严选角色,众多演员奉献了一场又一场「封神」表演,「全员老戏骨」可谓实至名归。

不仅如此,《典籍里的中国》同样注重配角的选择,从而让角色之间的碰撞在舞台之上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磁场。

王洛勇与汤镇业饰演的屈原与楚怀王,让观众看到了二人从朋友到君臣直至分道扬镳的唏嘘,更让观众理解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句《楚辞》里经典名句背后的分量。

吴镇宇与吴樾扮演的孙武与伍子胥,二人在舞台上从刎颈之交到最后决裂,直至最后在梦中的相遇,让观众看到了二人超越生死的兄弟情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