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认知、情感、意图。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各项态度之间的一致。如果态度中有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如果失调认知的成分多于协调认知的成分,则会引起更大的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清除失调、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4

一般来说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认知要素,评价要素和情感要素,意向要素。

【例题】

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

A、认知。

B、意图。

C、情感。

D、知觉。

【参考答案】ABC。

认知要素: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

情感要素: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

行为倾向要素: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

态度的定义:是主体对某种特定对象进行认识、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态度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稳性、稳定性、系统性。

态度的作用及三个成分的相互关系:

【态度的作用】

1、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

2、态度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3、工作效率不是绝对正相关关系。

4、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程度的影响。

【三者关系】

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组成部分的基础。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行为倾向成分不等于外显行为。

三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人际关系的统一整体。根据人际关系的三个基本成分,可以看出理想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志应该是:相互理解、情感融洽、行动协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