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王熙凤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

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非常高,刻画了一个笑里藏刀、极有计谋的凤姐形象,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她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常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王熙凤的心机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一旦遇到利害攸关、损害尊严的、危及地位的,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一路故事的发展,性格的表现,作者一丝不懈地挥动着巨如铁柱、细似金针的妙笔,予以杰出的刻画。

扩展资料:

《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凤姐的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她叫作“女曹操”,把她称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王昆仑在《论凤姐》这篇文章里面的一句名言就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也是归入于“薄命司”的。对凤姐其人,作者固然有深刻犀利的批判和洞幽烛隐的揭露,却也不可遏制地赞赏她的才能和叹息她的命运。前文论析的辣手、机心、刚口不能以简单的褒贬概之;即以判词和曲子而言,无不充溢着精警的箴言和反复的咏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熙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1

红楼梦:王熙凤不愧“凤辣子”的美名,诱敌深入让贾瑞防不胜防

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直给人一种“毒辣”的形象,比如他设计陷害尤二姐一事就做得天衣无缝。其实,王熙凤的手段远远不止如此,在她陷害尤二姐之前,她还作弄过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贾瑞。不过,相对于比较可怜的尤二姐而言,贾瑞的死并不值得世人可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设计陷害贾瑞的一些事情,从中分析一下王熙凤非比常人权谋和手段。

在《红楼梦》从第十二回至第十五回,三位中心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隐没于舞台的背景之中,而荣国府的当家奶奶王熙凤则处在舞台的中央,站到了聚光灯的下面。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计,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写出王熙凤的狠毒。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出王熙凤的才干。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极写王熙凤对金钱和权势的贪求,并兼写她的狠毒和冷酷。三回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写王熙凤的逞强好胜则同。

我们先看看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计,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一回写的是贾瑞企图勾引风姐,结果被风姐捉弄至死的故事。作者的写法是把贾瑞的活动作为叙述的线索,把贾瑞放在明处,而把捉弄贾瑞的凤姐放在暗处,以此突出贾瑞的愚蠢和凤姐的阴毒可怕。

小说第十一回已经交代了“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的情节。只见贾瑞涎皮赖脸地要上前勾搭凤姐,而凤姐开始吃了一惊,然后是虚与委蛇,和贾瑞敷衍。作者描写王熙凤的心理活动是:“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

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在这里,我们看到贾瑞的好色、轻薄和愚蠢,好色好到急不可耐,轻薄则轻薄到不顾脸面,愚蠢则愚蠢到不知对方是何人。贾瑞这种人物在《红楼梦》以前的世情小说中不难看到。

可是,凤姐这种人物却不容易看到。在贾瑞的挑逗下,她既不痛斥贾瑞的无耻,也不装聋作哑,而是在蔑视、愤慨之余,产生一种严惩对方的强烈欲望。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欲望,一是因为受到了侮辱,二是因为要让对方“知道我的手段”!

从前面的描写来看,凤姐也不是那种冰清玉洁的人,她和贾蓉的关系就十分可疑。可是,贾瑞是凤姐看不上的人,他居然敢对自己无礼挑逗,这就不能不让他“知道我的手段”了。可怕的是,风姐并不采用直接向家长告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诱敌深入、将计就计的策略,来给贾瑞以最大限度的杀伤。但贾瑞是自投罗网,至少到这儿,还怪不得凤辣子。

接着是贾瑞频频地采取主动,几次三番地找上门去。贾瑞每次去找凤姐,都没有什么借口,所以弄得平儿也纳闷:“这瑞大爷是因什么只管来?”可见他是多么愚蠢。贾瑞的频频出击终于促成了凤辣子的杀机。贾瑞的话句句是挑逗:“(二哥哥)别是路上有人绊住了脚了,舍不得回来也未可知”,“嫂子天天也闷得很”,“我倒天天闲着,天天过来替嫂子解解闲闷可好不好”,“如今见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我怎么不来”。凤辣子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对急色儿贾瑞的挑逗给以热情的“鼓励”:“男人家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只盼个人来说话解解闷儿”,“你哄我呢,你那里肯往我这里来”。贾瑞像一条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耐心的鱼,被凤辣子几句甜言蜜语钓得牢牢的。于是,就有了贾瑞梦寐以求的第一次“约会”。谁知凤辣子“不讲信用”,她居然“失约”了。害得贾瑞在穿堂里“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在这里,作者又插入一个贾瑞的祖父一—腐儒贾代儒,使这个故事更加具有戏剧性。迂腐古板的老学究偏偏有一个寻花问柳的孙子。贾代儒以为孙子夜不归宿是“非饮即赌,嫖娼宿妓”,“那里想到这段公案”。于是,发狠打了三四十板,又不许吃饭,让贾瑞跪在风地里读文章。对于贾瑞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贾瑞就此缩手,那也就罢了,谁知他居然“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于是,又有了第二次上当受骗。这一次就更惨了。作者只说凤姐“点兵派将,设下圈套”,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作者故意把贾瑞放在明处,把设下圈套的人放在暗处。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贾蓉,一个贾蓄,把贾瑞治得服服帖帖。这一次比第一次还要糟糕,贾瑞在晚辈面前洋相出足,脸面扫地,还被敲了竹杠。上一次是朔风中吹了一夜,这一次是一净桶尿粪浇了他一身一头。

贾瑞从此一病不起,故事发展到这里,读者会觉得贾瑞虽然卑下,却也有可怜的一面,凤姐对贾瑞的惩罚也未免过于狠毒了一点。可是,作者并不想就此罢手,他还要写贾瑞的至死不悟,写王夫人让凤姐给称二两人参给代儒家,凤姐见死不救,“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从而进一步写出凤姐的狠毒。真所谓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也才是凤辣子的本色。如果接着就写贾瑞的死,亦未尝不可,但是,作者意犹未尽,又让神秘的一僧一道出来。那联系着彼岸世界的一僧一道一出来,我们就知道,一定会伴随着出现超现实的情节,这就是那面“风月宝鉴”。

这面“风月宝鉴”显然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它的正面是美丽的凤姐,这是道士警告贾瑞万万不能看的一面,因为它是虚幻的,也是世人最喜欢看的;它的反面是一个钻偻,这是世人不爱看的,但它却是真实的。执迷不悟的贾瑞没有听道士的话,偏偏去看风月宝鉴的正面,结果悲惨地死去。真是自取灭亡。

“风月宝鉴”的构思很巧妙。镜中花和水中月一样,表示虚幻的意思。可是,“风月宝鉴”的立意并不高明,和《红楼梦》全书的思想高度相比,显得矮了一截。“风月宝鉴”的立意没有超出女人祸水论的旧意识,和全书对女性的态度形成了差距。第十二回是贾瑞死,第十三回是秦可卿死,第十六回是秦钟死。如果按照作者原来的构思,秦可卿是乱伦通奸败露而死,那么,贾瑞、秦可卿、秦钟三人虽然情况不完全相同,但为情而死则同。都符合太虚幻境里说的“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之类的笼统说法。

由此可以看出,《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的描写,无不在叙说其阴险和毒辣,手段之狠毒令人望而生畏。不过,王熙凤的毒辣却是属于被动的防御,一切都是贾瑞的自作孽不可活,若是,没有他无端招惹王熙凤,或许,就不会落得一个惨死的结局。不知道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第2个回答  2013-07-22
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由以上看出,她应该是属于”辣“
第3个回答  2012-04-12
凤姐的性格十分复杂。首先,八面玲珑,圆滑有谋略,能说会道。书中很多人都赞她少说有一百个心眼子,十个男人也比不过,这个可以从协理宁国府看出来。其次,十分狠毒,尖刻,泼辣。贾琏的小厮兴儿曾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害死了贾瑞,尤二姐。间接的还害了很多人。所以说是个很有权谋有魄力又狠毒的人。
第4个回答  2012-04-12
精明强干,泼悍铁腕,爱出风头,善于公关,具有极高的筹划管理能力与应变口才,但贪婪暴戾,霸道狠绝,在各方面树敌众多,积怨极深。如第一集里王熙凤夸林黛玉像老太太的亲孙女,美若天仙,一,林黛玉高兴,二迎春她们三个高兴,老太太高兴,三,王夫人跟探春有关系,所以也高兴,四邢夫人与迎春有关系,也高兴。一句话,可以让这么多人高兴,王熙凤可算是高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