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有哪些最基本概念啊?

如题所述

的确建筑上有很多,都要了解的。

1、 什么是容积率?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2、 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 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
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 什么是日照间距?
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 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
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 什么是建筑“三大材”?
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 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 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答:(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 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 (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9、 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答:(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10、 什么是定位轴线?
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11、 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
答:(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3)、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4)、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12、 什么是房屋的开间、进深?
答: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及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及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3、 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
答:层高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一层楼面或地面的高度;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14、 什么是建筑总高度?
答: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15、 什么是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
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2)、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3)、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 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16、 什么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答:(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2)、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3)、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4)、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5)、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17、 什么是红线?
答: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红笔圈在图纸上,具有法律效力。

18、 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
答: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19、 什么是砖混结构?
答: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此类结构形式叫砖混结构。

20、 什么是框架结构?
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21、 什么是剪力墙?
答:剪力墙指在框架结构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墙又称抗震墙。

22、 什么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答:框架?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的结构。剪力墙长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标准设计。
23、 什么是全剪力墙结构?
答:全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24、 什么是筒体结构?
答: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25、 什么是钢结构?
答:钢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由钢材构成的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点。钢结构多用于超高层建筑,造价较高。

26、 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缺点:(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27、 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
答:(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28、 什么是基础埋深?什么是深基础、浅基础?
答:(1)、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9、 建筑物的基础可按哪三种不同的方法分类?
答:(1)、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2)、按构造形式分: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基础、板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30、 什么是防潮层?
答: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隔开,这个阻断层就是防潮层。防潮层的位置一般在首层室内地面(+0.00)下60mm~70mm处,及标高-0.06m~-0.07m处。

31、 什么是勒脚?什么是踢脚?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1)、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高差。(2)、踢脚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32、 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沟?其作用是什么?
答: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9
  你说的这个太笼统了,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即与传统意义或狭义相对照,其研究领域和内涵有所扩大,其研究方法从注重个体或微观发展到更注重宏观和整体,把相关的学科融入其中(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强调“整体观”和“辩证统一观”。其内涵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把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地景、建筑与生态融为一体。

  1.建筑的概念: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它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来实现,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性。因此,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①强调建筑是“人造”的,为人类所特有。

  ②强调建筑的双重功能;

  2.建筑的基本特征:

  空间性: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实用性: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安全性要求);物质性:必需的物质材料、技术设备和构筑手段;审美性:必须满足精神和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

  3.建筑的空间类型:内部空间: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外部空间:是由建筑物和他周围的环境所构成。

  4.建筑的分类: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建筑分类中的民用建筑按实用功能分:

  1)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建筑。

  5.建筑的构成:由空间和实体构成

  5.1建筑的空间构成方式:1)围合;2)覆盖;3)凹凸;4)设立;5)架起;6)肌理

  6.工程设计任务书概念:是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的依据,设计任务书建设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供 给设计部门进行设计的依据性文件。

  7.建筑环境:指建筑用地范围及其所处城市对所设计的建筑具有影响的诸因素。包括自然的、社会的、 已经存在和计划建设的各因素。

  8.建筑功能及其要求:指满足物质方面的使用安全要求和精神方面的审美要求。

  9.建筑形态选择的一般依据:1. 建筑环境;2. 建筑性质;3. 建筑高度;4. 自然条件;5. 其他因素;

  10.风向频率玫瑰图:即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些区各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按一 定比例绘制。一般用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

  11.耐火等级与建筑层面的关系:当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层数原则上不做限制;耐火等级为三级时, 最多允许建5层;耐火等级为四级时,仅允许建2层。

  12.走道的分类:医院的走廊兼候诊、学校的走廊兼课间活动及宣传画廊。

  13.走道的宽度和长度与防火间距的关系:走道宽度应符合人流畅通和建筑防火的要求,根据建筑性质、 耐火等级和防火规范来确定走道从房间门到楼梯间或门外的最大距离,以及袋形走道的长度,从安全疏散考虑应有一定的限制。

  14.1层高:指从楼面(地面)至楼面的距离。

  14.2净高:指从楼面至顶棚(梁)底面的距离。

  15.一般民用建筑的采光方式:

  (1) 普通侧窗采光(分为单侧采光和双侧采光);

  (2) 高侧窗(窗台高1800mm 左右);

  (3) 天窗:多用于展览馆、体育馆、商场等建筑。

  (4) 落地窗:窗台高≧1200mm;

  16.建筑物的开窗面积及如何决定:根据室内采光通风,建筑立面美观效果、建筑节能及经济等方面的要 求。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有其相应的采光等级,先确定出窗地面积比,然后根据建筑的使用面积,计算出窗的面积。

  17.窗地面积比: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比;

  18.造型设计的三个层次:体型、立面和细部处理;

  19.建筑形式美的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20.韵律变化规律及分类:

  1)连续的韵律;

  2)渐变的韵律;

  3)交错起伏的韵律;

  21.韵律与节奏:是指在建筑整体中的某种要素(如门、窗、柱、窗间墙、檐口等构件或图案符号在形状、 大小、色彩、质感等)所有规律的重复或是有秩序的变化,可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给人以美的感受;

  22.建筑体型设计就是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为前提,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将建筑各部分 体量,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绿化覆盖率:是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以及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的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 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它直观的反映了基地绿化效果,但覆盖面积直观统计较为复杂。

  
第2个回答  2015-10-10
  建筑学最基本概念有: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红线、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类别、建筑寿命、总造价……;木结构、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地基、基础、桩、墙、柱、梁、楼板、楼梯、屋顶、地下室、幕墙、装饰……;防火、排烟、通风、采暖、空调、照明、采光、节能保温……;水泥、钢筋、木材、砖、钢管、电缆、灯具……;建施、结施、设施、规范、标准、图集……;规划、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监、预算、决算、审计、招标、投标……;质量、进度、安全、环保、噪声……;开工、结顶、验收、竣工……;实在太多了。
第3个回答  2007-12-05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以及从事其他土木工程活动统称为“营建”、“营造”。“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汉语“建筑”是一个多义词。它既表示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如隋唐五代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等等。
第4个回答  2007-12-05
最基本的概念多了,实用?经济?美观?功能?构成?空间?流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