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的过多70年就面临灭绝吗

怎样都行,只要有科学理论就行了
*我只做参考,看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地球的&如何去爱护地球
(¥)金钱并等于一切!!!!!!!!!!!!
(这是我个人感想,您们只要按科学理论就行了)

1、地球的末日在何时

作者:张春津 转贴自:天津工人报社

以下你所看到的是:来自天津工人报社的张春津的拙作------《破解太阳系形成之谜》.
本书已由台湾出版,但大陆的读者买不到,很多人都表示想看一看.故张春津先生委托本站刊发该书.方便读者阅读
科学探索——破解太阳系形成之谜
29、地球的末日在何时
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正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每年行程约10亿千米。太阳带着九大行星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每年行程79亿千米,转一圈大约需要2.5亿年。而银河系又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带着太阳系绕着另一个未知天体的中心旋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走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宇宙空间,与浩渺无垠的宇宙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太脆弱了。人类随时随地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自从1994年夏天发生轰动一时的彗星与木星相撞事件以来,地球将会遭受来自太空毁灭性打击的担心与日俱增。在彗木相撞的这五天半的时间里,其撞击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如果这个彗星撞上地球,其后果真是不可想象的。
很早以前,牛顿就声称地球的末日已经不远了。他在1675年12月写给皇家科学院院长欧登伯格的信中就这样写道:“大自然是一个永恒的循环的创造者,它从固体中生出液体,从易变的东西中生出稳定的东西,又从稳定的东西中生出易变的东西,它从简陋生出精细,又从精细生出简陋。”从哲学的角度说,万物有生就有灭,地球怎么会超出这个基本规律呢?
现在可以肯定,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就是一次星体撞击地球导致的。通过这次彗木相撞人们更相信太空中天体相撞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上个世纪末,国际首次保卫地球专题的讨论会在美国著名的洛伦兹国家实验室举行,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天文学家、空间科学家、宇航专家、核物理学家、力学专家和地球科学家共同讨论了如何保卫地球的问题。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大地震、大的气象灾害相比,大的碰撞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当小的。然而,这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彗星、小行星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星击之冬”、“星击海啸”以及“通古斯空爆事件”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的自然灾害。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拦截近地卫星、小行星的宇宙飞船方案和用非核爆炸或核爆炸的方法改变近地彗星、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设想。
从科学的角度说,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撞,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之谈。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2.5亿年前曾有一颗直径2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南端,使地壳断裂进而形成今天的大陆,造成地上约95%的动物灭绝。他们提出,恐龙的灭绝是一颗核心直径约10千米的彗星击中地球的结果。“通古斯大爆炸”是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冲向地球,在离地面8000米高空发生的爆炸所致。十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一颗能产生两万枚100万吨级氢弹爆炸当量的行星差一点与地球相撞,这颗令人后怕的行星被命名为1989FC,它的直径为半英里以上,当时它正以时速46000英里从地球和月亮之间穿过。这一险情正被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享利•霍尔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天文台观察到。他断言:“这颗以椭圆轨道运行、每年绕太阳一周的行星离地球将会越来越近,总有一天,它将与地球、月亮或火星相撞。”
据说,历史上曾有过一百多起这样的记录:
1937年,一颗比1989FC略大一些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
1968年,一颗叫艾卡罗斯的小行星在距地球400万英里处越过地球。
科学家们估计:直径10米左右的小行星大约每1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100米左右的行星大约500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800米左右的大约30万年一次;直径5千米以上的1000万~3000万年才发生一次。
前不久,美国业余天文学家麦克豪尔借助一台25厘米口径的反光望远镜,发现了一颗飞向太阳的彗星,它已经分裂成5块。英、美一些天文学家担心,这颗被命名为“麦克豪尔—2号”的彗星在周而复始的运行过程中,会进入与地球相碰撞的轨道。
看来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事实上每天都有几百吨流星物质落入地球,不过这种小天体都很小,大多数都在大气层中摩擦生热达到高温而燃烧掉。观测表明,能够引起足够大灾害的小天体的数目虽然较少,但还没有小到忽略不计的地步。那些以太阳为焦点在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其直径大约都在几百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只要它们的轨道与地球交叉,就有可能撞上地球而发生较大的灾难。
然而还有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至今还未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那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类行星体”。
人们已知,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是不会发生“法厄同”星那样毁灭性灾难的。“复仇星”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它是大约2600万年接近我们一次,它所引起的灾难也不足以摧毁地球。只有“类行星体”对地球的威胁最大,它每隔2.5亿年会对我们的太阳系袭击一次。地球所处的位置同其他几颗类地行星一样,都是非常危险的,在太阳的巨大引力下,“类行星体”都会改变运行轨道而撞向太阳,由于类地行星都距离太阳较近,且公转的周期短,因此半途中与类地行星相撞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为保卫地球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应属木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具有强大的引力,它把很多从太阳系之外飞来的天体引向自己,为保护地球起到了屏风的作用。当然,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都有功劳,否则,“类行星体”就会径直飞向类地行星,不定哪一会儿就会把某个行星撞得粉碎。那样的话,“类行星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会比目前增加1000倍以上。如果没有类木行星,这种大的撞击就不是现在的每一亿年一次,而是每十万年一次。但是,尽管类木行星曾经以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很多的外天体的撞击,可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外天体都拦截住,否则,“法厄同”星就不会毁灭了。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遭到灭顶之灾的撞击。
已知7.5亿年前、5亿年前、2.5亿年前地球都曾遭受过巨大撞击,但地球并没有毁灭,说明撞上地球的“类行星体”必定是一些比较小的天体。如果遇上了一些大的天体,也许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今天了。人们也知道,在6500万年前地球又遭受一次巨大撞击,这次撞击使恐龙全部灭绝。但这次的撞击物是不是“类行星体”?有科学家提出,这是一次彗星撞击事件,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就等于说,“类行星体”还没有到来,而且它很快就会来临,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恐龙灭绝就是“类行星体”所为的话,那么下次的毁灭性的撞击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我们距离地球的末日还有多远?也许还有几亿年的时间,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在眼前。它决定于6500万年前的撞击是不是“类行星体”所为。
有人认为,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是一颗阿波罗型的小行星。所谓阿波罗型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着太阳以特殊的轨道运行的小行星,它的轨道能穿到金星轨道的内侧,并且几乎与地球轨道相交,是被认为极有可能撞到地球上来的一类小行星。虽然它的直径只有约10千米,但却能释放出65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把一万亿吨含铱较多的尘埃抛到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使得太阳光被遮挡,地球上的生物处于一个黑暗而寒冷的“核冬天”很久很久,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了,恐龙的食物链中断了,终于造成恐龙和大量白垩纪生物的绝灭。
除了以上两种假说外,还有“火山爆发说”、“彗星慢杀说”、“温差破坏性别平衡说”、“巨大分子云闯入说”等等十几种。举世震惊的彗星与木星相撞后,撞击灾变假说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尤其是科学家们在世界各地的白垩纪上界沉积物里普遍发现了分布广泛、层位稳定的铱异常,还有人进一步发现9种含有铱的重金属,其矿物形式类似于典型的陨石。可以说,这是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最有说服力的见证物。因为,在小行星和陨星之类的天体中,铱这种元素的含量是比较高的。
我们的天体反弹理论是赞同撞击灾变说的,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对彗星撞击假说持否定的态度。彗星的构造和性质决定了它比较松散,在天体运行中很容易被分裂成“彗星雨”,因此当它撞向地球时就会横扫席卷一片,至少应该是连续不断地轰击,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把彗星称为“扫帚星”呢,道理不会没有。看看我们地球上那往往排列有序的湖泊和内海,那才有可能是彗星撞击地球的遗迹呢。如:贝加尔湖——库苏古尔湖——乌布苏湖——斋桑伯湖——巴尔喀什湖——咸海——里海——黑海。又如:安大略湖——休伦湖——苏必利尔湖——温尼伯湖——阿萨巴斯卡湖——大奴湖——大熊湖。我国境内的太湖——芜湖——巢湖也可能是“彗星雨”撞击的遗迹。由于冰质彗星的密度低,绝大部分又都是由冰组成的,因此当它撞击地球时肯定会以“散弹式”多点冲击地面,产生的坑穴也大而浅,冲击变质的强度低等。由此我们认为恐龙绝灭的原因不是彗星所致。
否定了彗星,剩下的只有两个:要么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要么是太阳系外的“类行星体”。究竟是哪一个?这有赖于我们的天文学家和各行业的专家探索研究,得出一个较准确的结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4
第一,地球的磁场正在减弱,另一个冰期正在靠近
第二,太阳系即将进入银河的一个旋臂中,旋臂的密度比较大,星体比 较多,地球被撞的概率在增加
第三,现在距上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灭绝周期(上次是6500万年前,周期是6200万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4
不太可能吧,地球至少还有上亿年的寿命吧!不过那时侯还是不是生物星球就不一定了!!!!!!
第3个回答  2007-12-07
杞人忧天
别担心!到你死了地球都不会死的
第4个回答  2007-12-05
有开始就有结束。不知大家是否接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