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这一成语是谁的故事呢?

如题所述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包括省城举行的乡试、礼部举行的会试、以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会试的第一名叫做“会元”,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jiè)元”,殿试的第一名叫做“状元”,因此称为“三元”,“连中三元”就是在这三级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1
“连中三元”这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科举考试制度是隋文帝杨坚创建的,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
。赴考者叫做童生
,考中这后叫秀才
,第一名叫“案首”。
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
,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
,考中之后称举人
,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
,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
,考中之后称贡生
,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
,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十七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戴衢亨。
大家看到这里会说:“老兄,你识不识数啊?这里只有十五位啊?!”对头,因为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他们就是:明朝的王名世;清朝的王玉璧。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 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传统寓意纹样: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第2个回答  2023-06-26
连中三元

【拼音】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123

【含义】
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得第一名。今也泛指接连三次中头名。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巴金《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连中三元的战士朱友恒同志不管自己胸前的一大片血迹,咬紧牙齿冲出工事,用火箭筒打坏了敌人的装甲车。”

【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反义词】
① 名落孙山
第3个回答  2023-07-09
“连中三元”这一成语是谁的故事呢?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