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中医专业的学生讲一讲,中医专业都在学什么课程?

如题所述

中医专业大一大二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公共课,大三大四所学的课程会逐渐接近临床。大一大二的课程很满,大三大四的课程稍微少一点,大五在医院实习一年。以下内容是中医专业大一到大四所学的专业课。

一、大一专业课程

🌻医古文。医古文的内容包括医家传记、医学典籍和医著序文,全书都是繁体字和文言文,主要为以后能读懂古代中医典籍打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理论的形成和结构,学习中医的入门知识,比如经络、穴位、藏像。主要是为了培养中医的思维方法。

🌻医用化学和医用生理学。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大部分都是高中理科学过的。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辨别疾病的症状。比如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中药学整本书介绍了几百种中药的特点、用法、剂量和禁忌。还介绍中药的配合应用规律和中药配伍原则。

🌻正常人体解剖学学习人体的结构,实验课上能见到各种人体标本。

🌻组织与胚胎学。学习人体细胞、组织和胚胎的演变。

二、大二上学期专业课程

🌷方剂学。学习中药的组方原则、剂量、剂型和用法。

🌷内经选读。学习《内经》里的内容,很专业的中医理论,主要是培养中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综合基础。这本书稍微偏向临床,就是把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论和中药学综合在一起学习。

🌷生理学。学习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内在机制。

🌷病理学。学习患病机体,研究各种病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生物化学学习细胞内的东西,内容很细而且超多,很难学。

🌷免疫和病原。病原就是学各种寄生虫,免疫就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

三、大二下学期专业课程

🌻金匮要略。学习中医经典的杂病诊治理论。

🌻伤寒论。主要学外感和内科杂病。

🌻药理学学习现在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基本都是西药。

🌻诊断学。学习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方法,比如问诊、视触叩听嗅、全身检查等。

🌻医学影像学学习观察医学仪器扫描出来的成像。

🌻卫生法学。学习一些医学相关的法律知识。

🌻分子生物学很微观的知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四、大三专业课

🌷中医妇科学。以中医理论学女性生理病理的特点,还学一些女性特有疾病。

🌷中医内科学。以中医理论学习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症。偏向临床,很难学。

🌷中医儿科学。以中医理论学习儿童疾病的病因病症。

🌷医学心理学。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心理问题。内容还挺多的,知识也很杂。

🌷医学伦理学。用伦理学原则去学习一些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

🌷传染病学。学习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方法。

五、大四专业课

🌻神经病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系统地学习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很细致,超级多,很难学。

中医要学的知识很多很多,中医专业的小伙伴们要加油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的人才,下面是学长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2、二、中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师、美容师、理疗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中医师

2、美容师

3、理疗师

4、护士

5、健康管理师

三、中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麻沸散”到针灸,中医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无数个世界第一。

早年的中医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下来的,好多都是中医世家。真正以学校教育方式传授则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开办学校都是中专性质。直到1962年,我国才有了中医学第一批本科生毕业。至今,“中医学院”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每年本科毕业生达上万人。近两年发展更快,你稍不留神,“中医学院”就已经更名为“中医药大学”了。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中医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第2个回答  2022-08-09

本人是南中医中医学专业的,大一需要学习的必修科目有:

上半学期《中医学专业导论》,《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医学史》等;下半学期《中医诊断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等;

大二需要学习的必修科目有;

上半学期《中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下半学期《方剂学》,《病理学》,《内经》等。

由于我现在尚处于大二,后面的课程具体安排还不清楚,只知道还需要学习这些科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针灸学》等等。

中医学教材


下面我再传授点学习中医专业的经验吧。

中医这条路并不好走,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等这种与中医相关的课程,要背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比如大一刚进来学习时,对中医知识一无所知,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老师会给这本书划重点来背,所以只要能把上面的重点背得差不多了,考试基本不会挂科。

当你正式步入中医门槛了,就会学习到《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了,由于这本书整本都是重点,老师不会再给你划重点了,光靠考前背背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因此在平时课前课后需要好好巩固复习。(PS:《中医诊断学》在我们这届据说挂科率很高,所以这门科目还是要好好对待)。

另外再讲讲《生理学》这门课吧,这是一门和西医相关联的课程,如果说像《中医诊断学》这种直接和中医相关的科目,20%靠理解,80%靠背,那么《生理学》这门课恰恰相反,80%都需要靠理解,20%靠背,所以《生理学》这门课,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能够听懂理解其中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呢,希望选择了中医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在中医这条路上一帆风顺,越走越远!

第3个回答  2022-08-10

本人也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要知道,学西医的同学,可能只需要学西医; 而学中医的同学,不仅仅要学中医,还有许多西医的基础学科也要学习。

不同的学校,学习的科目也会略有不同。因为我们学校是专科,所以像大一的话,就是学习一些基础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病理学》《药理学》。

大二就开始学习《中医伤科学》《推拿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因为专科是三年制,学习的时间都比较紧凑,学习科目多,时间短。到大三我们就出来实习了。

如果是本科的话,据我了解,不同的本科院校开展的科目也会有一点点差距。本科所学的科目会比专科多一些,时间也没有那么的紧凑。本科所学学科应该会在我们所学的学科基础上,另外开展,像医古文或者《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古代医学著作的课程。

在西医课程这方面他们可能会有《影像诊断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的开展。

学习中医是一条非常漫长且孤独的路,学习的科目非常多,要背的东西也很多,学医容易秃头可不是白说的,他不仅包含了中医学所有的学科,还包含了部分西医的学科,因为现在基本没有纯中医治疗,医院大部分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抱有足够的兴趣和决心,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有打算学中医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准备哦。

第4个回答  2022-08-10

一、中医专业所学课程:
每个学校的中医专业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不同的具体专业分支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中医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病理学、药理学、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等相关课程。


二、中医专业就业前景:
有一基本方针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这是现如今的发展现状,中医药专业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所以对于人们来说更容易接受,同时中医也在新冠肺炎治疗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样看来社会对于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也凸显了对于此类人员的需求量。

三、中医专业培养目标:
中医专业主要培养更多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以及中医学专业知识,专业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中药鉴定、调剂等工作,掌握各类中药学和各类科学基础理论、中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基本知识技能,体现传统中医学以及现代医药学的集合,是中医专业学子能够成为真正适应社会主要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建议在学好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之外,去读一读《黄帝内经》,我目前在用大家中医这个软件,这是一个很好的软件里面有很多中医古籍可以阅读,而且可以搜索一些中药、方剂,还有一些病名、症状,总之是一个很好的中医软件,我经常在上面学习。还有就是要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在大学里,有可能会开中医思维学、中医哲学等课程,可以好好学一学,此外就是推荐读一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真的很好,很好的阐释了中医思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