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反映了乡土社会怎样的特点?

如题所述

乡土社会以相对稳定的文化为大前提,基于血缘亲疏形成了差序格局,构成一套人伦道德,由于社群的长期稳定性,教化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手段。在本书中,费孝通先生阐述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特点,包括“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无为政治”等诸多特点,谈论几点印象深刻的特点。

其一,熟人社会。由于传统的乡土社会以农为生,故农村人口依赖着土地与农业,黏着在土地之上,世代定居,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面对面的亲密社群”,“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人们生于斯死于斯,相互之间熟悉而信任,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契约与法律让位于信任与礼俗。

其二,礼治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它是依靠世世代代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社会治理的社会,社会通过教化使人们对礼产生敬畏之感与服从之心,不同于法治社会,礼是人们主动服从而非外在限制,对礼的违背不仅会遭到别的唾骂与指责,更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己。”

其三,差序社会。“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不同于西方的团体社会,中国社会是一个圈子社会,社会由无数个圈子构成,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依靠不同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了一个个相互交织的人际网络,而“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其四,稳定社会。社会变迁缓慢和稳定是乡土社会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正是因为变迁缓慢,传统经验才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礼治才得以实施。而这一稳定格局的形成则有赖于以下几个原因。

扩展资料:

礼和法一样都是行为规范,“但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已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认为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从成规罢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法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